徜徉语文乐园 感悟语文之美

2009-07-28 05:55成东平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感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把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要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使潜能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是多种美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感悟到语文之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感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131-02

语文本应是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但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却变成枯燥乏味的知识之学,教师变成了知识的填充机,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现今,教师只有让学生徜徉于语文乐园,感悟到语文之美,才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很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三颗枸杞豆》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都有过儿时的理想,但是初一的学生自制力不够,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太充分,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讨论“你是如何看待时间的?你是如何运用时间的?”,然后引出文章作者对时间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间,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典比赛、复述历史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有的人》一课时,我怀着对鲁迅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人所说的两种人分别指哪两种人,他们分别有哪些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这样的革命者的敬佩崇敬之情以及对反动派的痛恨。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感受愉悦美

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二、注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吟诵的时候,需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而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例如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让一名朗读水平很好的女同学来朗读,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来听,放上轻柔的音乐,让同学们在舒缓的节奏中去感悟朱自清那淡淡的哀愁,体会到散文的美。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激发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诗词教学中,对意境的品味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这一点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教学辛弃疾的《渔家傲》,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四、启发思考,培养创造美

讲课要给学生留有思索的余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事无具细都说的揭底亮相,要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步把他们引向创造的天地,感受语文教学的美。而不要像古代戏曲那样,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看完之后再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东西,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一个个都成了“书呆子”。我们要尊重学生,感受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这不仅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们不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为他们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窗》等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给文章续写不同的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美。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种美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悟到语文之美。

作者简介:成东平(1968- ),女,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北城初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感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对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回归本原 透析真实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教学相长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