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

2009-07-28 05:55易曙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易曙光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且还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大学生思想也在随着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变化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努力构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190-0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向前发展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是

涉及到我们的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一个构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机制的系统工程。本文就这个问题简要的做些论述。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

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以下几个规则:一是坚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二是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独特性相结合;三是坚持教育方式的活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四是坚持教育空间的校内性与校外性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教无类”、“长善救失”和“因材施教”。要关心所有的大学生,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使他们在自己先天禀赋与后天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成、有所进。

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现在研究的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何是好?我们认为只有有的放矢,拓展新路,才能一往无前,永操胜券。

一是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在与大学生交心的基础上解除其思想上的疑点困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自信、自立、自尊、自省、自强的品性。在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和感情接受能力而定,而且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失时机地进行交流,真正了解不同大学生群体和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同一类型的大学生个体,也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如优秀大学生中的中高层管理学员往往表现为充满自信、心情舒畅,但比较自负,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这类大学生谈话,其方式采用在充分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较为含蓄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从而使之明确老师的用意,正确估价自己,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沉默寡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怕提旧事,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他们交流应该采用平等的沟通方式,结合不同的场合,把握其心理,注意挖掘其闪光点,消除其紧张和自卑心理,树立“抬起头,挺起胸,阔步向前”的自信,并帮助其寻找进取的途径。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等生或者是“混”毕业文凭的大学生,他们常常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有一种无为心理,觉得自己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拼搏也赶不上前面优秀的人,故马马虎虎,碌碌无为,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许多事情都是消极应付。对这类大学生要采用一本正经、一触即感的方式,使其豁然开朗、翻然醒悟。

二是借助特殊“媒介”不失时期地进行理想、信念、爱国成才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生活的原动力。理想信念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重要,绝对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大学生接受并得到大学生认可使其受益的问题。我们将伟人名人故里确定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瞻仰、参观、学习,并举办论坛、演讲、辩论、征文、歌舞大赛,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知,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共鸣。

三是科学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网络作为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对伟大祖国执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和谐社会“融化”、“渗透”到公众中去,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公众共同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是树立典型,进行感性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学生中树立优秀典型,并及时表扬鼓励取得进步的大学生,形成一种人人积极上进的氛围,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比较有效的。我们要紧密联系社会,“请进来,走出去”,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感知社会,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丰富大学生感性认识,懂得学习成人、学习成才、学习报国、学习兴家、学习富国的道理,提高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参与精神。

五是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过去大学生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传达和灌输,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有些信息甚至比教师了解的还早还多,再加上大学生对事物反应灵敏,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自由探讨、平等讨论、专题论坛的民主氛围,不要繁琐的教条,不要啰嗦的说教,要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学习交流,从单一结论的趋向转变为多项思维的求异,鼓励大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得出不同的结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如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要求已迫在眉睫。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现实中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数忙于事物中,自身学习、研究、提高的时间很少,从而导致知识贫乏、老化、信息量少,无法与大学生沟通。二是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主体,大学生个体意识、独立意识加强,但如何引导他们自觉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三是“象牙塔”不再完全封闭,而是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和切合,使大学生既适应小环境又正确感知“大社会”,从而正确定位自己,已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紧迫感。此外,今后的社会更是知识和能力竞争的社会,如何激活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克服伤害学生、以貌取人、识人偏颇、用人不公、不善培养、听信“小报告”、不懂鼓励、奖惩不妥、求全责备、沟通不当、压制创意,甚至无端非难等错误。防止和纠正只关注少数大学生,冷落大多数;以分数和听话作为评判标准,忽视非认知因素;以记忆为目标,忽视方法指导等偏差。要切实做到虚怀若谷,真诚待人。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且还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大学生思想也在随着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子才.高校党建工作研究[N].光明日报社,2003.

[2]钟子才.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N].光明日报社,2003.

[3]陈章福.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丛书——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素质[M].华龄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