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异与和谐的张力中推进理论创新

2009-07-31 07:50贾英健
道德与文明 2009年3期
关键词:论题人类理念

贾英健

吉首大学易小明教授所著《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从对差异与和谐的哲学探讨入手,对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中西传统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拓创新。

该书从文化差异的生成和发展中把握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多重关系,研究向度上的立体性赋予该书丰富的历史感、厚重的现实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对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诠释,不但要立足于对差异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中来理解,而且也要将其放到文化差异与文化和谐、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等关系中去全面把握;不仅要从展开对文化差异的历史生成和发展中来理解,而且还要将其放到现存文化理念的比较分析中来思考。更重要的是,还要将其放到对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趋势和理想图景中来权衡。作者在对该问题的研究中,力避对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平面化、简单化、抽象化的理解,以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全面深入地探讨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理念问题。从而使研究具有联结古今、融合中西的宽广视野和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现实与理想相统一的理论深度。

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中西文化传统等方面来系统、完整地建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使本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作者在对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论述中,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论上,而是试图从解决当代人类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带根本性的问题人手而进行探讨,从复杂的关系中将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提炼、概括、归纳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中与西三个层面,并对社会和谐的文化理念进行了颇具创新性的探索。

广博的文化包容性。也构成了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探讨中,遇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与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兼有如何处理作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普世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先进文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问题。作者在对不同派别的观点尽可能给予客观的介绍的同时,尽力展示和谐社会文化理念博大精深的胸怀:既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又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具体处理到一些关系时,既看到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张力中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共生和融合,强调同一国家内部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宽容性、文化理念的现实价值和目标价值、人类普遍文化价值与民族和国家理念等方面的统一,并在功利价值与超功利价值、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义与利、理与欲的张力中寻求社会道德伦理、国家理念以及现代意识的统一。

作者在对该论题的理解和把握中,不仅将其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将对该论题的研究具体落实到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论的角度,即类文化存在形态、群体文化存在形态和个体文化存在形态等方面,这种研究是很可贵的。文化作为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的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国家和思想文化观念的表达方式,并使人通过不断地处理自身与社会、他人、人类等方面的关系来生存,这样,文化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人的文化理念,并进而归结为类、群体和个人等方面。作者对该论题的研究中,一方面使个体、群体和类三个层面实现了在人类当代实践理解中的贯通,并形成了文化理念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核心支柱;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多种方法在对该论题分析中的综合运用。

从总体上看,该书作为一项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重要理论建树的一部力作。相信它的出版,必将会对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论题人类理念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论题的价值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