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体育伦理新境界之力作

2009-07-31 07:50王小锡
道德与文明 2009年3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王小锡

由刘湘溶和李培超两位教授主编的《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前2卷(《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以下简称“《丛书》”)已于近期出版,《丛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富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开创了体育伦理学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理论平台。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以开阔的思路、独特的学术视角探讨并构建了崭新的体育伦理学体系。《丛书》依据体育和体育道德的本质特点,初步构建了体育伦理学理论体系。一是对体育伦理学作了新的界说,认为“体育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脉,主要是关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道德矛盾与冲突、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学说”。二是对体育道德的本质作出了全新的阐释,认为体育道德是一定社会的人的特殊生存方式的人性完善之理念与规范。三是构建了以人本理念为主旨的包括“规则公平、有限伤害、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等内容的体育道德原则及其规范体系。四是探讨了当今体育运动存在的道德问题和对策。可以说,《丛书》是我国当今体育伦理学研究的全新、全面而系统的展示。

二、开创性地研究和阐释了体育与伦理的起源和发展。《丛书》指出,“劳动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这种带有劳动性质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人的身体,更是升华了人性,加强了人的协作精神,丰富了人的体育道德理念。《丛书》还认为希冀解决人的精神痛苦的宗教,理所当然是体育运动的源泉;“战争是体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娱乐休闲活动也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之一”;“健身祛病的医疗对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这些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见解不仅全面概括了体育和体育伦理的起源和发展的依据,从中揭示了体育伦理的本质,而且为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伦理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念。

三、深刻地分析和展示了人类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之伦理精神及其特征。《丛书》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作出了独到的理解和概括。“第一,奥林匹克主义是强调人的身心、精神以及其他各种品质均衡发展、有机结合的一种人生哲学”;“第二,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第三,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建立在通过奋斗所获得的快乐体验、优秀榜样所产生的示范教育价值和对伦理原则的遵守推崇相结合的思想基础上的。”应该说,《丛书》对奥林匹克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概括是精当的,其实质是揭示了体育与道德是共生和共存的。

四、揭示了体育与奥运的道德成就、道德缺损及体育道德建设路径。《丛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一直追求着完美的目标和人类的道德理想,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勃兴,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的追求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体育被异化并导致体育道德缺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实际上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实现,更是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权威和声誉。为此,作者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体育道德,也离不开体育道德,这就需要十分重视当代体育道德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体育道德建设举措。

由是观之,作为《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开局的两本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启迪意义,其基本学术理念和应用思路可谓是独树一帜。我十分期盼作者继续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加强体育伦理学的理论创新,将我国体育伦理学推向“显学”的地位。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