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引导,心系探究

2009-08-01 04:48蔡永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引导学生

蔡永梅

[摘要]:如今,在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心系探究,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源源不断的探索动力。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

[关键词]:科学探究 学生 引导

《科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如今,在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心系探究,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源源不断的探索动力。那么,我们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心系探究呢?

一、灵活引导,让学生动心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探究之心吸引到课堂上来呢?在教学实践中,为点燃学生的探究之激情。我有以下探索:

1.演示实验,激活玩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教师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玩心,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如《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一课的导入时,教师提出:“你见过乒乓球自己会跳动吗?”学生听后感到很好玩,自然地睁大眼睛:教师先准备两杯水,一杯凉的,一杯热的,把乒乓球放在凉水中,拿出来放在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乒乓球果然跳动了。教师演示后,学生急切地想玩一玩:乒乓球为什么会自己跳动呢?这样,思维打开了闸门,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联系知识,激活求知心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谁的本领大》一课中,教师先出示一组电路,接着设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亮?”学生答:“合上开关。”进一步追问,“假如把电路开关断开,有没有办法在不合开关的情况下,也能使灯泡变亮?”学生思考交流:“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变亮。”这时,学生实验探究,了解到什么物体使小灯泡变亮的和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激活了。

3.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在科学课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却从未研究和思考过。这时,教师就有责任引导学生对习以为常的事产生好奇。如《水面的秘密》一课,出示一只装满水的烧杯:“你猜在这只装满水的烧杯里还可以放多少枚大头针?”学生有说1枚,有说5枚,20枚,但实验后却放了130多枚。学生觉得老师好像在变魔术,强烈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亦变得强烈。

因此,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及时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不断受到启发,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二、环环引导,让学生醉心课堂探究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在探究环节中层层引导。如何能让学生醉心于探究活动,亲历探究,享受探究呢?我有了自己的体会:

1.第一环节——问题的提出

“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这就决定了科学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例如,在进行《水温的变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的提出,是学生醉心课堂探究的开始。

2.第二环节——问题的筛选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经常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迸发的智慧火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如《蚯蚓》一课,学生一口气提出了二十多个想要研究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显得过细或过小,缺少研究价值。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么多问题中,哪些问题是凭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能解答的?哪些问题是凭借现有的材料可以在这节课内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凭借课堂上准备的条件难以开展研究的,需要我们课后去研究?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整理,研讨归类,最终学生在20多个问题中确定了四五个研究的问题,分组进行探究。可见,引导学生筛选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是醉心课堂探究的发展。

3.第三环节——方法的选择

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如探究《哪杯水多》时,学生探究“到底哪杯水多”这一问题时,学生提出了(1)用量筒量;(2)用手提一提;(3)用秤称;(4)用同样的杯子去比;(5)同时倒入看谁流的时间长……教师接着引导:“哪些方法比较科学?”由此,学生明白了用量筒最科学。这样,学生醉心课堂探究的兴趣持续发展。

4.第四环节——小组自主合作

科学探究是一项较复杂的活动,需要大家相互协作。例如教学《登上月球》,对于月球学生的研究兴趣特别浓。而课外的资料、书籍介绍也比较多,一些学生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让小组自主地、合作去搜集月球的资料,让他们去图书馆查阅,上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上开个“月球资料展示会”,学生所认识的月球世界一定是奇妙而多彩的:月球的内部组成、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的有无生命等。这时,是学生醉心探究的高潮!

因此,我们要环环引导,这样,学生就不断地沉醉于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内容亦无比精彩。

三、及时引导,让学生倾心课下探究

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终究有限。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1.巧妙地设问,保持学生倾心探究的兴趣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上产生的新问题,会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下的探究中。如《蚯蚓》一课,在课堂结束时,学生又提出新问题:把蚯蚓切成几段后,每一段都会长成一条新的蚯蚓,这是为什么?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交流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由此引发学生课下的探究。

2.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倾心课下探究提供条件

我们在一节课内不可能完成每一环节的探究活动,更多的探究活动有待于学生课后去研究。所以,教师准备材料时,也要考虑研究材料向课外延伸的特点,那么学生在课后就能运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探索。例如,《小车的运动》中的实验材料(弹簧秤、木块、勾码、粗糙与光滑的表面等)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研究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又能让学生在课后去研究接触面的大小及物体的重量都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的材料将学生的目光投向课余生活,为学生倾心课下探究提供条件。

3.多彩的展示平台,提高学生课下探究的实效性

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图片、观察材料等都是汇报的成果,我们可以通过小论文、图片实物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平台,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困惑,交流感受。这些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下探究的实效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心引导,使学生心系科学探究。那么,学生才会喜欢探究,主动探究,享受探究的快乐!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
学生写话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