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2009-08-11 09:01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21期
关键词:孩提襁褓赤子

赤子:指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

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论语》)

周晬:小孩出生一周岁。“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袁枚《祭妹文》)

孩提:2-3岁的儿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

龆、齿龀:指儿童换牙,借指7-8岁。“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记说文》)

幼学:指十岁。“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

豆蔻年华:女子13岁。“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舞勺之年:13-15岁。“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礼记》)

束发:男子15岁。“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大戴礼》)

冠、加冠、弱冠:男子20岁。二十体犹未壮,故曰“弱”;男子二十行冠礼,故曰“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而立之年:3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

知天命之年1艾、半百:指50岁。“五十曰艾。”(《礼记•曲礼上》)

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耆:指60岁。“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唐事纪事》)

古稀(希)、致事之年:70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

耋:70-80岁。“耋老也,八十曰耋。”(《毛传》)

耄:80-90岁。“八十九十曰耄。”(《礼记》)

鲐背:90岁。“善养食者,鲐背鹤发成童儿。”(《柳先生集》)

上寿:90岁以上。“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

期颐:100岁。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百年曰期颐。”(《礼记》)

【赵海英/供稿】

猜你喜欢
孩提襁褓赤子
幸福 其实就是……
留言条
孩提之痛
赤子
鹧鸪天·赤子赋
鲁季平
成长
Who gave me my ears
南国初夏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