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

2009-08-11 09:01周春林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9期
关键词:手语说明文草原

周春林

【知识梳理】

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但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表述出来,也常会运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下面具体讲讲说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即如何判断并分析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说明文中的叙述。

有些说明文为了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会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或介绍事件的过程来使事物的特征得以彰显。在《死海不死》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他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这个神奇的传说故事,突出了死海盐度很高的特征以及早期人们对死海成因的认识不足。通过叙述故事,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在有些科普性的小品文中,通常会用故事的叙述来说明一些科学道理,使文章更耐读。

2.说明文中的描写。

在说明文中,也常见生动、形象的描写语句。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云的多种姿态,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的阅读分析中,常见的命题方式是:“这段(或这几句)文字叙述的目的是什么?(或作用是什么?)这段(句)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是什么?)”答题时往往都需要用上“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等语言。

[阅读训练一]

草原不都是绿色的

刘夙

曾经有朋友去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旅游,回来之后气愤地说,当地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草原根本不是绿色的,而是枯黄的一片。这也难怪,很多人印象中的草原,就是漫无边际的一大片绿色,牛羊像珍珠一样点缀其间。显然他们不知道一件事:一年中充其量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草原才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色;在其余更漫长的时间里,草原并不是绿色的。

以坝上草原为例,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雪化后,草才开始返青、生长;五月中下旬第一批野花开放,标志着草原恢复了生机,这时,绿色才如人所愿地铺满大地。六月至八月是坝上最美的季节,但进入九月后,大部分的植物已经完成了当年的生命周期,又渐渐枯黄了。这种枯黄的面貌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直至冬雪再度降临,草原再次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成白茫茫的一片。因此,单论时间长短的话,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

在枯黄和被大雪覆盖的季节,草并没有死。它们只是放弃了地上的部分,但地下部分还顽强地活着,通过休眠挨过漫长的冬日。这些借以越冬的草的地下部分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针茅、冰草等丛生禾草以缩短肥厚的茎基越冬,羊草等根茎禾草以细长的根状茎越冬,葱类、山丹以球状的鳞茎越冬,等等。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植物完全死亡,靠种子越冬,不过它们在荒漠性不强的草原上通常不占主要地位。

如果说冬季的严寒造就了草的越冬本领,那么气候的干旱则使草能在草原上占据优势。一些针叶树也可以耐受严寒,如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它们构成了西伯利亚广阔的森林。但是庞大的身躯使得它们再怎么想办法节约用水,也还是不可避免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草原这样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乔木难以生存,灌木通常也很少(荒漠草原例外);在森林中屈居第三位的草于是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不过,今天广阔的欧亚草原实际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可谓是相当年轻的植被。两千多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末,气温普遍比今天高,气候也普遍比今天湿润,欧亚大陆中部在当时还是森林,许多在今天只能见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树种,当时都能在那里茂盛地生长。但是在早第三纪结束,晚第三纪开始时,地球“变脸”了,这片地区的气候逐渐由暖湿向冷干发展,森林也就不得不节节败退,最终撤离。青藏高原的隆起,更是加剧了这个过程。到五百万年前的晚第三纪,欧亚草原和其他地区的草原均已大为扩展,由此使哺乳动物中的偶蹄类也广为扩散、分化,一举成为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型之一。进入第四纪,全球气候更趋干冷,于是在草原的中部又出现了荒漠,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欧亚草原带东部随经度从草甸草原经干草原、荒漠草原逐渐变化到荒漠的地带性景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冬季的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风,以及总是干燥得令人郁闷的空气,造就了夏季草原绚烂而短暂的美景。草原,就是这样的一个残酷和美丽完美结合的世界。

(选自《青年文摘》)

探究练习

1.文章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下面句中的黑体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以坝上草原为例,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

3.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试举例说明。

5.结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训练二]

手语

沙爽

手语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晨昏交替,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意思的词语,均要借助于一根拇指,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这是认可并公布了我们品性中优良的那一部分,它看起来如此理直气壮,面向阳光、风声和雨水,仿佛幼苗翘望成长。沿着它的反向延长线,小指低首向下,指向“优秀”“好”“出色”的反义词系,指向阴影和低,还有比低更低的地底。手语体系更多的是靠它的“其他部件”来丰富所表达的内容——中间隔着蜷起的三根手指:一个中性地带,它配合手指的移动,不动声色地调节不同的感情。

当拇指俯伏,被另一只手掌轻轻爱抚,抽象复杂的“爱”,顷刻间变得简单且具体。当我们越来越羞于说出内心隐秘的情感,仿佛被唇齿磨损,一个珠圆玉润的词语丧失了原有的纯粹,并迅速在空气中改变了清新的气息时,手语却简洁地传递了人类的情感,传递了亘古的依恋和温暖,阻止了对一个词的种种歧义和糟蹋。在这个表述里,拇指退居为次要角色,它可以不是优秀的,甚至不是“好”的——这些并不影响它享有完美的爱的浴泽。这是中国人示爱的方式,承受者的回报和优劣被忽略不计。国际手语中的“爱”则表现得委婉一些:伸出拇指、食指和小指,其余两指弯曲,掌心向外。这是音节“西”的指式,像一个人的中性风格。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掩不住内在的热量和光焰,向着陌生的世界,缓缓四射。

手语是说明文,倾向于极度简洁,忽略语法和修辞。可以将“你和我”简化为“你我”,将“一起回家”的“一起”直接省略。“你我”当然是“一起”,这还用说?写文章的人们早已习惯他人和自己在表达意见时字斟句酌,包括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包括标点……每一个词语都力求精确。而手语却将叙述和真实径直嫁接。这世上,居然有一种语言至今不肯为说谎提供便捷。它没有办法模棱两可,顾左右而言他——把说话变成艺术,这是多数人对语言的极致理解。但是手语,它要求直接表达,是或否,没有其他。

一个手语者对世界的阅读丧失了一根天然的触须,但却留下了难以破解的想象。失聪使声音变成了某个幻想中的事物,他要凭借曲折的手势,和比手势更繁复的想象力,一点点触摸并描摹出世事。作为一个建设者,沿经验和思想攀援而上,他要用细节缩短他与未知的距离,而留下恰到好处的空隙,使正在叙述中的事件趋向完美和真实。当然这很可能只是想象中的真实——在它与真切的世界之间,在手指和唇齿之间,或者是,在一个人和他内心的低语之间,正好存在着这样一个微妙的、暧昧的、意味深长的空隙。

我试图量出我与手语之间的距离。——我是说,我为“手语”这个词汇预设了诗意。我在写下这个词时,一度像触摸一件古旧的、却依然澄净的瓷器,心神宁静、缥缈,仿佛春天的轻纱摇曳生姿。

(选自《散文》)

探究练习

1.根据选文内容,给“手语”下个定义。

2.阅读选文后,你了解到“手语”具有哪些特点?

3.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的语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无声的语言,有情的世界。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当看到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聋哑人表演的《星星,你好》时,你想到了什么?

在挂满星星的夜空下,一名小号手在静静地吹奏着《星星,你好》的乐曲。320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向星星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50位手语老师带领320名聋人姑娘跳起手语舞蹈: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

《星星,你好》充满浪漫、轻盈、温暖的气息,歌唱生命的创造力,歌唱生命的价值,歌唱美好的人性。

参考答案

《说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

阅读训练一:

1.这句话是说草原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非常美好的、充满诗意的。这句话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漫无边际”写出了草原的广阔,“牛羊像珍珠”是很形象的比喻,也容易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2.不能删去。“一般来说”“几乎”这两个限制性词语表明了在草原上多数的时候是这样,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如果删去,表达就不准确了。3.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是白色的,六月到八月才是最美的季节。逻辑顺序。4.示例:但是早在第三纪结束、晚第三纪开始时,地球“变脸”了,这片地区的气候逐渐由暖湿向冷干发展,森林也就不得不节节败退,最终撤离。用“地球‘变脸”“森林节节败退”很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上气候的变化,语言很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5.在草原上,冬季时间较长,而且有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风,以及总是干燥得令人郁闷的空气,这些原因使草原上的草通过休眠挨过漫长的冬日,所以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

阅读训练二:

1.手语是靠手势来表现的、当今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语言。2.手语有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手语极度简洁,忽略语法和修辞。3.作比较、举例子;在说明中运用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表现事物的特征,起辅助说明的作用。适当运用议论,可以深化人们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提示:围绕舞蹈体现了聋哑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来谈即可。

猜你喜欢
手语说明文草原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说明文阅读专练
讲解《草原图》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奇怪的手语图
可可托海的草原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