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三次拒任毛泽东卫士长

2009-08-19 07:25熊坤静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罗瑞卿陈龙王涛

熊坤静

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12月出生于辽宁抚顺。他早年参加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毅然率全连士兵投奔中共党员李延禄率领的抗日救国军(后称抗日自卫军),先后任营长、团长和自卫军副参谋长。1933年,经周保中(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王润成(东北抗日联军师政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参谋长。1936年到1938年底,在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回国后,陈龙先在中央党校任军事教员,后调任中央社会部治安科科长、第三室副主任。陈龙曾随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负责警卫工作。抗战胜利后,陈龙赴东北工作,先后任北满分局社会部部长兼吉黑军区保卫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陈龙历任南京市委委员、市公安局局长、市人民检察署署长、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

陈龙是我党隐蔽战线上卓越的指挥员之一。鲜为人知的是,陈龙早在延安时期就因工作出色、忠心耿耿而深得毛泽东的器重,毛泽东曾先后三次想把他调到身边负责警卫工作,但都因陈龙的婉拒而未能如愿。

婉谢毛主席的厚爱

1945年10月中旬,当陈龙在重庆历经43个日日夜夜的巨大考验,终于保卫毛泽东主席安全地返回延安之后,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长舒了一口气。正是通过这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毛泽东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位智勇双全的卫士长,因而他破例送给陈龙一块名贵手表,表示对这段难忘岁月的纪念(后来这块名贵手表被江青用一块普通手表给换回去了)。

一天傍晚,陈龙和妻子正在驻地附近散步,突然被中央社会部负责干部工作的王涛江给迎面拦住了。听说王涛江要谈工作,陈龙就支走了妻子。于是他们边走边谈,王涛江对陈龙说:“前几天,社会部领导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问到了你,意思是想把你调到他的身边去工作。”陈龙很激动,但又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就问王涛江:“真的?”

王涛江肯定地点点头说:“当然是真的!是陈刚同志要我来向你征求意见的。”

“我愿意为毛主席抛头颅、洒热血!”陈龙凝视着王涛江,语气坚定地说。

陈龙说完转身坐在一个土堆上,两手有些轻微地颤抖着,从兜里掏出一条卷烟纸,费了好大工夫才卷成一支烟,而后一边抽着烟,一边陷入沉思。能够到领袖身边工作,无疑是令人神往而又无比荣耀的事,但一想到自己曾多次被领导和同志们指责的火爆脾气,他又有些犹豫不决了。最后他在地上把烟头捻灭,站起身来对王涛江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好吧,陈刚同志也说让你认真考虑考虑,这只是征求意见嘛。”王涛江说。

与王涛江分手后,陈龙又在晚风中待了很久。他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他知道,社会部许多人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可是谁也没能干长久,究其原因,大概都与江青有关。正因为如此,他反复地考问自己:“我陈龙去了,就能做得好吗?”

经过再三权衡之后,次日陈龙找到王涛江,说:“涛江,我觉得我不适合在主席身边工作。”

“为什么?”王涛江不解地问。

“打心眼里说,我是很愿意到主席身边工作的,可……我这脾气秉性你是知道的,只怕……”陈龙难为情地说。

“脾气,可以嘛。”王涛江抢着说。

“说实在话,为毛主席洒热血、抛头颅我都没二话,可我一直想打回东北去,一来那里很需要人,二来那里有我曾经同生共死战斗过多年的战友……”

王涛江走了,陈龙依然站在原地发呆。过后他忽然想到,自己既然不能去毛主席身边工作,何不主动去向主席请求调回东北呢?说不定主席会答应的。主意已定,他直接来到毛主席住处。经值班警卫请示后,陈龙被允许走进毛主席那间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的窑洞。看见陈龙来了,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文件,亲切地让他坐在身边的一张方凳上。主席公务繁忙,陈龙不忍心耽搁他的宝贵时间,便直截了当地说:“报告主席,我想提点个人要求。”

“哦?个人要求?”毛泽东有点意外地望着他。

“我想当前东北急需干部,我是东北人,在那里打过游击,又熟悉那里的情况,您看是不是……”

“唔……”毛泽东缓缓地点点头。他很了解陈龙,在重庆的那些时日,他和陈龙在闲谈中,曾多次听陈龙说起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谈及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人。如今,国共内战烽烟再起,共产党的武装部队已进入东北,那里确实需要像陈龙这样既熟悉当地情况又精通保卫工作业务的干部,去整顿治安、管理城市。

“好,我同意。希望你到东北做出好成绩。”毛泽东一口答应下来。

“是!我决不辜负主席的期望!”陈龙霍地挺身站起来。

毛泽东回身从桌上放着的一个夹本中拿出了三张照片:一张是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照的,右边是身材高瘦的赫尔利,左边是纵声大笑的周恩来,毛泽东头戴盔式遮阳帽,神情自若地站在中间,陈龙就站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后,两眼机警地凝视着前方;一张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做报告时的照片;另外一张是毛泽东的生活照,江青在一边抱着李讷。

毛泽东满怀惜别之情,亲切地把照片递给陈龙,说:“我们要分手了,照片送给你,留个纪念吧。”两眼湿润的陈龙,双手接过照片,声音哽咽着说:“希望主席多多保重身体。”毛泽东微笑着站起身来,把陈龙送到窑洞门口,又亲切地和他紧紧握手。此后不久,陈龙即协助陈刚带领一批保卫干部,历尽艰难险阻,徒步抵达东北,在那里开创了我国城市公安工作的新局面。

辞任中央警卫处长

1949年9月,在沈阳工作的陈龙收到了中央社会部领导写来的一封信,信中除谈及侦察工作外,还说道:建国在即,党和国家的内务外事活动将更加繁忙,为保卫中央领导人的绝对安全,决定加强警卫工作,毛主席有一次谈到此事,又提到你……读罢来信,陈龙百感交集,激动不已。一别数年,如今开国在即,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能想到自己,还是那样信任自己。他情不自禁地找出那三张照片,深情地抚摸着,仔细地看着,仿佛又回到了重庆谈判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冷静下来后,陈龙又一次全面地审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深知自己脾气暴烈、生性好动,比较适合于东奔西跑、激烈紧张的一线斗争生活,一旦三五天没有战斗、没有任务,坐在办公室里,他便感到无所事事、烦躁不安。更主要的是,他已深刻地预见到,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全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即将崩溃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和海外帝国主义分子。这些敌对势力将会通过各种手段派遣特务间谍进行暗杀、爆破等恐怖活动,以颠覆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他确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对付这些形形色色的敌人。如能和这些暗藏在国内的敌人斗智斗勇,那将比让他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接电话、开会作用要大得多。于是,他提起笔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先是对毛主席表示问候,之后表述了他对中央领导人安全保卫工作的看法,最后谈到自己这几年在城市保卫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掌握的一些敌情,还愿意继续留在东北工作,为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做出贡献,希望毛主席能够谅解。

适逢东北公安总处处长汪金祥将随东北地区观礼团赴北京参加开国大典,陈龙便托他将信带给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再由李克农转呈毛主席,并对此举做了一番解释。十分了解部下的汪金祥,见陈龙不想去中央搞警卫工作,便也没说什么,就收下了信,答应一定转交。

10月的一天,返回沈阳的汪金祥向陈龙传达了新任中央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指示,说要调他到南京市任公安局长。汪金祥首先向陈龙简要介绍了南京的情况,然后说:“鉴于南京情况复杂,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粟裕在北京找到罗瑞卿,要罗瑞卿一定要给他派一个得力的公安局长。公安部物色了几位人选,权衡再三,最后选中了你。”

“我是东北人,对南京的情况不熟悉,就怕担负不了这个重任。”陈龙说。

“那就再带几个人去,人选由你定。”

话说到了这个分上,陈龙只得服从组织决定。他迅速选定了两名公安业务骨干,并做好了其他准备,然后带着妻子、黄耕夫和马敬铮夫妇乘坐火车抵达北京。在京逗留期间,陈龙首先拜访了老首长李克农。在亲热的叙谈中,李克农告诉陈龙,信已代转,毛主席看过那封信后,心情不快,曾说过:“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李克农劝陈龙要么改变想法,要么去见一见毛主席,当面解释一下。回到北京饭店,陈龙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毛主席的那句话始终萦绕在他脑海,宛如重锤一般敲击着他的心。他不得不反复思量,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拂晓时,他终于想通了,心里也踏实了,他坚信自己考虑这个问题的角度是正确的,一定会得到主席的理解。

这天上午,陈龙去看望在东北局工作过的老领导彭真。彭真也已知道了陈龙写信给毛泽东的事,便问他究竟是如何考虑的。陈龙又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他说与其去中南海当中央警卫处长,实施被动防御,还不如去一线通过侦察工作把潜伏的、潜入的敌特全部消灭掉,使敌人无法接触党的核心,那样的主动进攻将更适合他,更何况自己性子火爆,也不适宜在领袖身边工作。这一番坦诚之言使彭真疑问顿消,眉头舒展,他不禁连声说道:“有道理,有道理。你应当直接去见主席,向他说明这些道理。有机会我也向主席解释解释。”如此一来,陈龙心里更踏实了。回到宾馆,经与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汪东兴联系,陈龙当天下午即被获准去中南海晋见毛主席。

在绿荫葱葱的中南海,毛泽东一见陈龙,就亲切地询问他这几年在东北的工作情况,陈龙一一做了汇报。接着,陈龙又说起国内外敌人正在施展各种阴谋妄图颠覆新中国的状况,谈到目前侦察工作基础还很薄弱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毛泽东仔细地倾听着,不时地点头。而后,毛泽东告诉陈龙,人民解放军原十九兵团政委罗瑞卿已调任公安部部长,希望陈龙全力配合,并把在东北积累的侦察工作经验,尽快介绍到其他地区。陈龙慨然允诺。当晚,陈龙和汪东兴陪毛泽东参加了中南海的舞会,舞会刚一开始,陈龙就深情地向毛主席告辞了。此后,陈龙又相继拜会了罗瑞卿等,然后乘火车辗转南下,赴南京市公安局就职。

三辞中央警卫工作

1950年11月初,公安部为了加强对海内外敌特的侦察工作,将在南京市公安局做出巨大成绩的陈龙,上调到总部担任政治保卫局(一局)局长。在这一重要岗位上,陈龙提出了侦察工作“立足国内,着眼海外”的设想,得到罗瑞卿的赞同和支持。按照该设想,陈龙深入研究,在全国大力开展了海外派遣工作,先后部署指挥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地方公安部门侦破了一系列大要案,使得海外潜入和国内潜伏的敌特分子纷纷落网,一举摧毁了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民党保密局苦心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海外间谍网。

在夜以继日的繁忙工作中,积劳成疾的陈龙,心脏病复发。1952年4月,当他升任公安部副部长后,深感肩负的职责重大,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以致病情越发严重,被迫住院休养。一天,罗瑞卿突然接到周恩来总理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是罗瑞卿同志吗?我找你是想商量这样一件事情,最近,中央外事工作越来越繁忙,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领导人来访越来越频繁。安全保卫工作光靠汪东兴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中央认为有必要加强一下安全警卫工作。主席说还是把陈龙同志调过来,主持这项工作。你觉得合适吗?”

“他很适合做这项工作,只可惜他最近病得很厉害,几次住院,已断断续续休息半年多了。”罗瑞卿说。

“病了?什么病?”周恩来焦急地询问道。

“心脏病,似乎比较严重。”罗瑞卿如实回答。

“抓紧治!找什么人看过?”周恩来又问。

“北京著名的心脏病专家都看过了。”

“到苏联去治疗怎么样?据说那里的治疗水平还是很高的,治好了病好工作。”周恩来建议道。

“好。我通知他,马上去苏联治疗。”

放下电话后,罗瑞卿径直来到陈龙家,原原本本地向他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陈龙为能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如此厚爱而激动万分,但对于赴苏联治疗的事,他连连摇头不同意。直至罗瑞卿一再表示“这是总理提议的,部里也研究决定了”后,陈龙才勉强同意。

1954年6月初,陈龙夫妇带着一名医生兼翻译乘坐火车,经过长途颠簸,辗转来到莫斯科。这是他时隔18年后的第二次苏联之行。东北抗联的一些老战友如柴世荣(原东北抗联副军长)、王润成等于30年代赴苏联学习后,至今杳无音信、下落不明,这成为许多年来淤积在陈龙心头的一块心病。因此在莫斯科住院治疗的那些日子里,陈龙通过各种途径,终于找到了曾饱受王明错误路线的残酷打击,以致冤狱缠身、流落异国他乡近20年的王润成,而后又安排中国驻苏大使馆将王润成送回国内。

病情稍见好转,陈龙便急匆匆地于同年深秋返回北京。回国后,他依然不能工作,又去大连进行了疗养,但最终在1958年10月不幸病逝,年仅48岁。

〔责任编辑 方 宁〕

〔推荐人 余 娟〕

猜你喜欢
罗瑞卿陈龙王涛
绵师学人
——王涛
罗瑞卿:“阎王不要的人”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情书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罗瑞卿在抗大(上)
罗瑞卿猝死联邦德国前后
王涛作品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