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需要超越部门利益

2009-08-25 09:37
决策与信息 2009年8期
关键词:智库人员政府

智库应该是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政府为目的,并且坚持非营利的独立研究。这样,智库提出的意见和结论就应该更接近事情真相,智库的言论相对来讲也会更全面、更公正。

——李剑阁

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及多所知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最近他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常务理事。

据介绍,无论过去在政府工作,还是现在到了公司任职,他与亚洲和欧美的一些著名智库依然保持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联系。

记者:您曾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作用是政府智囊团,它可以说是中国智库机构的代表之一。在政府政策制定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智库机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李剑阁:我想,我是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了。我研究生刚毕业就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当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由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和马洪领导的。后来我离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在计委、经贸委(生产办、经贸办)、证监会(国务院证券办)、国家体改委等机构工作。我到国家体改委工作时,刚刚改为国务院体改办,那是典型的政策研究机构。我在其他部委时,也主要在政策研究部门,它们实质上都是政府的智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由最初的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价格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曾经分别由薛暮桥和马洪领衔。那时,咨询机构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高层对到底怎么进行改革开放,怎么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不是很多。因此,当年国务院领导非常倚重咨询机构。国务院要做的很多决定,都是先交给咨询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意见之后,才正式通过决策程序制定政策。现在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

记者:可能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更普及了?

李剑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各级领导更加了解市场经济,搞经济建设更有经验了。但是,事实证明,如果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少一个考虑更加周全的智囊参与的话,那决策程序和结果会有很大缺陷。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通过广泛吸取意见,通过专家论证,我认为还是政策制定完全不可避免的过程。

记者:国经中心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什么区别?

李剑阁:区别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很多专职的研究人员,工作带有政府内部的性质和要求,人员也不太流动。研究机构和人员是拿国家财政的费用去开展研究的。这说明他们的身份毫无疑问是为国务院领导服务的公务人员。而国经中心不是政府全额拨款,资金主要是来自社会。国经中心理事会要求,筹集来的资金主要用于课题经费,而不是人员经费。研究也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自企业的捐款要形成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产生的利息、投资收益要用于课题研究,而不能作为工资发放。

记者:国经中心有没有可能会聘请社科院,或者投行研究部的人员做研究?

李剑阁:国经中心聘请社科院、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做研究,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记者:在您看来,智库这类机构的目标和宗旨是什么?

李剑阁:我理想中的智库应当更多为了解事情真相努力。往往因为事情的角度和利益等原因,政府各部门看问题不那么全面,因此智库应该是超越部门的。

我们都知道,不管哪个国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总是有一定的冲突的。智库的特点就是对某个问题提出比较超脱的、没有部门偏见的专业分析和政策建议。因此智库应该是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政府为目的,并且坚持非营利的独立研究。这样,智库提出的意见和结论就应该更接近事情真相,智库的言论相对来讲也会更全面、更公正。

记者:智库的研究成果如何避免赞助商利益的渗透?

李剑阁:智库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两个条件是:独立性和非营利性。

独立性是指要独立于公司、政府和利益集团。举例来说,在美国几乎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思想库都有某种背景。或者政府背景,如兰德公司等;或者国会背景,如威尔逊中心;或者党派色彩,如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但是,它们都会强调以“独善其身”的原则来保持其研究的独立性。这就类似美国大学教授的终身制,通过一些制度来保持学者的学术独立性。

非营利性也是智库运作中防止赞助商利益渗透的重要原则之一。第一,研究机构的宗旨不是为了赚钱。第二,研究产品不直接转化为财富。这些特点将会很好地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很多国家的智库在接受赞助时都有明确规定:智库的观点不受捐助者的约束,绝对保持机构的学术独立性。

记者:美国的智库人员在政、商、学术界之间经常会互相流动。您认为中国智库在人才流动性方面与美国的机制有何不同?

李剑阁:中国智库的人员流动客观上也是存在的。比如目前在政府重要岗位上担当主要领导者的一些学者型的官员,都有在国家智库如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高等院校工作的经历。也经常有官员、企业家、学者到政府智库去工作。

但是,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人员流动机制不完全相同,因为美国没有组织调动的概念。而中国的人员流动相当一部分是组织调动和安排的。当然,现在中国双向选择的也越来越多了。

另外,中美的政府智库区别比较大。美国是政党竞选轮替的政治体制。总统选举过后,政府智库的人员也会跟着换。美国政府的智库往往是一个非常小的机构,比如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比如美国最近成立的经济复苏委员会,等等,就几个著名学者。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可能是跟总统关系密切,或者是总统欣赏的某个大学的教授。这个委员会利用社会资源,听取各种意见,给政府做政策论证和筛选。也就是说,这个委员会就是为总统特别设立的。而中国的智库是为政府设立的,往往并不随着政府的换届而改变,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记者:中国大多数智库是官方的,您理想中的智库应该怎样更好地为政府服务?

李剑阁:中国的大多数智库的确是靠财政拨款,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完全没有财政拨款的智库,比如一些民间的研究机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制度,完全照搬国外是不大可能的。我认为,在中国一个理想的智库是要能提出比较独立的意见,而不能只依照政府的意思试图去解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倡导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要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未想。

记者: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智库这类机构能起到什么作用?

李剑阁:现在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智库的责任就更大。智库应该把各种信息进行梳理,对各种建议进行整合,最后提出自己的比较专业的、有前瞻性的意见。现在的形势变化非常快,智库的压力更大,作用也更重要了。

记者:您认为在智库的动作中,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

李剑阁:第一,选题很重要。能不能选到一些有前瞻性的题目,并做出一流的报告是很关键的。归根结底,国经中心是首先为党中央、国务院服务的。希望能够提供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的意见。

第二,人才很重要。现在经济学是显学,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也很多。问题是能不能把一流的人才识别出来、聚合起来,并且把一流的研究成果挑选出来。

第三,资金很重要。资金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怎么把钱管好。保证社会捐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必要的收益,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猜你喜欢
智库人员政府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完形填空Ⅸ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