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外交活动拾趣

2009-08-26 11:03谢志东
百家讲坛 2009年14期
关键词:朝贡新罗使节

谢志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唐朝政府表现得极为大度。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开创唐朝“四海成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而在辉煌的外交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趣闻轶事。

外交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语言障碍。有些远邦小国的语言,必须用其邻国语言“重译”方能沟通,有时甚至需要多次“重译”。

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外国使者来到唐朝,随行未携带任何贡物,却带来一封国书。国书的文字“非草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便教子云难识,除非仓颉能辨”,朝中百官竟无一人能看懂这封蕃书的内容。玄宗皇帝龙颜大怒:“堂堂天朝,竟无人识得蕃书一字,岂不被人耻笑!”下旨立即寻找能够辨识此蕃书的人才。第二天,大臣贺知章向玄宗举荐李白入朝。只见李白手捧蕃书,宣诵如流。玄宗大喜,让李白再用蕃文写一封回信。生性狂放的李白提出了两个“苛刻”条件:一是让丞相李林甫为其磨墨,二是要太尉高力士为其脱靴。玄宗满足了他的要求。李白于是奋笔疾书,用蕃文一气呵成写就一封诏书,同时抄送一份汉文副本呈交玄宗。李白因此声名大噪。

与唐朝建立朝贡关系的蕃国,被分为羁縻府州、有贡有封之国、有贡无封之国等不同层次,以区别其关系的紧密程度。有些蕃国对唐朝忠诚度非常高,交往十分密切。如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每年都遣使朝贡,有时甚至一年朝贡两三次,并且充当使节的多为其王族成员。新罗每一位新王登位,都要请求唐朝皇帝加以册封。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避难,新罗仍一如既往遣使入唐。至德元载(756年),由于长安、洛阳两京均已失陷,新罗使节便绕道荆州,溯长江而上到达成都,最终完成了这次朝贡。新罗大概算得上是最执著的朝贡国了。玄宗见到新罗使节十分感激,立即赋五言诗一首,赠予新罗王。诗的最后两句“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称赞新罗王的忠诚犹如松柏常青。

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噌予新罗王的那首诗,到了宋朝的时候,朝鲜半岛上的高丽使者入宋访问时,曾携带玄宗手书之刻本,请求宋朝大学士李邴辨别真伪。李邴将刻本进呈宋徽宗,徽宗召集诸大学上观摩鉴定,最后证实确系唐玄宗手迹。

外交活动历来都非常讲究礼节,争礼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唐朝时期,每年正月皇帝都会在长安接受各国使节的朝贺,俗称“贺正”。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正月,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正好在唐访问,自然也要出席朝贺活动。但是,在排列各国使节座席时,日本使节提出了异议。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被安排在宫殿西侧吐蕃使节之后的第二席,而新罗使节的席位则在宫殿东侧第一位。藤原清河觉得很委屈:新罗既向唐朝进贡,也向日本进贡,怎能居于日本之上?经过一番交涉,唐朝方面后来将日本和新罗的席位进行了对调,从而保全了日本使节的颜面。

猜你喜欢
朝贡新罗使节
新罗入唐僧汉文诗初探
“朝贡--册封”秩序独秀中国传统文化外交舞台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安倍“朝贡”特朗普心情激动
从内政看统一新罗的衰败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使节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