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宋徵璧的诗及其诗论

2009-08-31 02:13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陈子龙云间诗论

吴 浩

摘要: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徵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微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云间诗派宋徵璧诗与诗论

宋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又字让木,崇祯年间进士,入清为潮州知府。“云间三宋”之一,与陈子龙等交往深厚,是明清易代之际云间派的主力之一。诗文词赋俱擅长,亦长于诗论,有《抱真堂诗话》,点评汉魏人诗,常有所得。但宋氏以身仕二朝,常为士林所不齿,其作品亦传世不广今人对其之关注,与其在当时之文学活动、成就和地位都难以相称。故本文拟对其诗及诗论作一简要考查,以期展现出宋徵璧诗歌的基本风貌。

一、宋徵壁的诗论

宋徵璧的诗歌创作,在早期就已得到陈子龙等云间诸子的称善。陈子龙即言:“壬申以前,惟尚木之诗为可存。”吴伟业《宋尚木抱真堂诗序》云:“合前后篇什,自非岁月之深,阅历之久,不足以诣此。百世而下,论次云间之诗者。或开其先,或拄于后,兼之者,其在君乎。”宋琬《尚木兄诗序》则云:“三十年来海内言文章者必归云间。方是时,陈夏徐李诸君子实主齐盟,而皆以予兄尚木为质的,复有子建、直方为之羽翼,于是诗学大昌……”(宋徵璧在创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对理论方面的内容,他也有一些特别的看法。在他的《抱真堂诗话》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在一些序文、书信当中,宋徵璧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申张几社“诗宗汉唐”的观点。几社以复古为旗帜。宋徵璧则于诗论上与陈子龙相似,追求风雅,讲求寄托。一方面,他自评自己作品为“固风雅之翼”,陈子龙以“三变”之说概括其在创作时自觉以雅正为诗;同时他还以风雅之道要求为诗之人,他并不喜欢竟陵派,认为“竟陵之所主者,不过高、岑数家耳,立论最偏,取材甚陋,其自为主诗,既不足追其所见,后之人复踵事增陋取侏儒木强者附而著之竟陵,此犹齐人之待客……,吾只患今之学盛唐者粗疏卤莽不能标古人之赤帜,特排突竟陵以为名高。”通过对竟陵的反驳和对汉唐诗歌的推重,宋徵璧表达了诗歌重风雅旨归的思想。其《抱真堂诗话》所选诗评对象,极大多数为汉魏盛唐诗人,关于明以来的评论很少出现(全文共120余条,而明以后相关内容仅10余条),这也可作为一个证明。

其次,在创作思想上,宋徵璧注重作者的自我意识,强调要有一颗“美心”。即作家在创作时,要有感情的投人,要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但他并不排斥对于诗歌语言、描摹的追求,只是要求在此内容上,必须要有一颗“美心”。其《抱真堂诗话》云:“诗家首重性情,此所谓美心也,不然即美言美貌,何益乎?”可见,宋徵璧是希望以“性情”、“美心”来丰满“美言美貌”的。从陈子龙、吴伟业等人对宋徵璧诗歌的推重来看,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吴伟业《宋尚木抱真堂诗序》称之云:“君子之于诗也,知其人,论其世,固已参之性情,考其为学,而后论诗之道乃全夫。”又引陈子龙评宋氏云:“尚木为学最蚤,取裁亦最正。”可见,与宋徵璧同时之人,即已认识到他对于诗道的追求和对于雅正诗风的弘扬。

第三,在诗歌艺术上,宋徵璧更推重清发真率的风格。他在《抱真堂诗话》中多次引用与“清”相关的诗句,如评颜延之诗云:“颜延之诗密如秋荼,《五君咏》独清出。”评谢胱谢混则谓之“清丽”;在引用诗句中也多有“清”字,如曹子建“泾渭扬浊清”、杜子美“砍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等等,这种旨趣实际上还是与宋徵璧对于雅正诗风的追求一以相承的。

在云间派之中,如此重视诗歌理论建设的,也并不多见。宋徵璧以雅正为诗之正道,力图恢复自《诗经》以来汉魏盛唐言之有物的诗道,与此同时也更强调诗人个人情感投入的重要性。他的诗论是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诗派诗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创作和评论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理论。

二、宋徵壁诗的思想内容

宋徵璧的诗歌创作极其丰饶,即使他曾说“朝夕纵观卧子之诗,乃叹诗之为道,其难也至此,因遂不复作诗,已经五六载矣。”但实际上,他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停歇过。吴伟业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为宋氏诗集作序云:“尚木之称诗,四十年矣。”宋氏诗作,今天流传已不多矣,十存之三四。就所存诗作而言,宋徵璧的诗作思想内容广泛,既包括酬赠诗,也有咏物、咏史、咏时事等内容。

宋徵璧与同里士子交游深厚,其诗作有很大一部分即为酬赠而作。其中,有一些是社集时所作之应制诗,在思想内容亦能常有扩展和创新,也能表现唱和诸人的诗情。如他和他的长兄宋存标两人各作两首的《十索诗》,均为仿照隋时丁六娘《十索诗》而作。六娘诗写一女子向心慕的郎君索求指环的事,宋徵璧则其一描戒指之形,其二扩展为“索锦帐”,对这一题材有了新的发展。又如其《柳枝词》四首,陈子龙亦作有四首,其余顾开雍、周立熏、夏允彝、李雯等都有唱和之作。其“玉关明月愁眉敛,渭水春风斗细腰”、“垂丝拗作珊瑚用,叶叶斜穿珠萡弹”等,似乎更多的是社友之间竞比才情而为,在思想内容上并无甚建树。而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送别诗,能够真切体现出宋徵璧当时的情感,有一定的情感寄托。如《江南赠别》一首,其诗事待考,但诗中表达出的离愁别绪及送别的豪情,还是很能引起人的感叹,如“烟水苍茫事,笙歌次第愁”句及“雄心尊酒尽,安得为君留”句,都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再如《送方扶予人都》一首,也写得饱含深情,其“从此振鳞沧海阔,金门紫凤碧琅歼”句,更是饱含了对友人的殷切期待和良好祝愿。此外,还有一些诗作是为吊唁追怀亡友而作。如吊陈子龙之《江上吟效太白吊陈子》,以屈原比陈子,表达沉痛的哀悼之情,其“兰台大夫弟子行,与尔同生不同死。死亦不足惧,生亦安足乐”感情浓烈深挚,感人至深。又如《闻舒章将卜葬》诗,则在回忆与好友往日“共悠游”的同时,表达出深深的失落和哀伤。

在他的诗作中,也常有对时事的关注,对战乱时期民生的关怀。宋微璧早年热心政治,其用世之心早已有之。他曾热心参与编选《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年谱·崇祯十一年戊寅》云:“携同公、尚木网罗本朝名卿钜公之文,有涉世务国政者,为《皇明经世文编》。”更曾自撰兵法类著作《左氏兵法测要》,陈子龙为之序引宋徵璧之言云:“进贤而退不肖,则本端矣;奉公而执法,则威立矣;洁几而恤下,则民固矣;扶弱而救灾,则邻怀矣;机敏而辞辨,则敌畏矣。”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能表达出强烈的用世之心。其《登州行》一首,其“戎旅骚然年一年,泥沙腾贵比金钱”,首旬即言厌战之心以及战争带来的社会问题。其“草根白骨青蟓哭,梨枣苍蝇衔腐肉”句,则直描战争带来的

民生疾苦,非常震撼人心,与陈子龙同题之“千村寂历烟火微,烬邑残城满鼙鼓”、“只有美女及衣冠,两城百万今为土”,皆极尽伤时之情。又如《归舟回望白门》“干戈满地伤漂泊,痛哭何由得请缨”,正表达了枕戈以待,关心国事的心理,其《悲来·乙酉》“旌旗迷气雾。涕泗慰山河。借问云台上,谁人更枕戈”,也是对国事充满了忧虑。对此,陈子龙有这样的评价:“既当兵数起无宁岁,慨然有经世之志,盖多感慨闵激之旨焉”。可谓恰当。与此同时,他还常常以咏史的方式,表达出一种英雄情怀和慨然用世之心。其《咏史》诗即云:“世讵乏智勇,至德天所私。当其罹忧患,危急仅如丝。”

咏物诗也是宋徵璧诗歌的思想内容之一。如《北郊看梅》即几社集会之事,对梅花的情态进行了描绘,“蕊繁枝干隐,影艳浮鸳宜”,情态逼肖。同时,在咏物的同时也寄寓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由梅花而想到“爱情因境羁”、“惟愁陇笛吹”,则将咏梅花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不是为了咏梅而咏梅。又如《对莺》,歌咏莺鸟,“惊梦海棠睡,衔花柳絮轻”,生动活泼,“幽栖闲不扰,斗酒为君倾”,则借物言情,写出了与友人的情谊。其《柳枝词》四首则极尽模拟描绘之能事。充分表现出了柳丝的情态和神韵,读来颇有风味。

三、宋徵璧诗的艺术特色

宋徵璧对诗歌发展和创作原则、方法等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但我们更可以看到,宋微璧的诗歌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有着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首先,如前诗论中所言,宋徵璧很看重清新自然的诗风。也常常用这样类似于汉魏古风的朴素自然的语言来写诗。然而这又可被视为一种文学自觉,这与他作品的另一面——浓艳敷华迥然相异,后者正是宋徵璧作为“大家望族”、云间才俊的不自觉的艺术表现习惯所致。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两种风格和谐并存,相得益彰。如《明月照高楼》“明月何皎皎,静坐扬娥眉”、“白云更离离,乌鹊欲栖止”,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进行创作,很有《古诗》的风范。又如《夜夜曲》“北斗横天直,中野吐光芒”,写游子飘零之叹,则隐然有魏晋风度。另一方面,宋氏通过浓厚浮艳的描绘,给描写对象铺上了浓丽的色彩。如《夜夜曲》“金环纤腕红绡衣”、《春夜曲》“春筝缓卸银蝉吐”等,用词铺张,色彩鲜明。这两者并不必然对立。

其次,宋徵璧的诗歌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诗歌表现形式极其丰富。如《柳枝词》“玉关明月愁眉敛,渭水春风斗细腰”,以半弯“玉关明月”和初敛的“愁眉”来形容柳丝,可谓新奇,复又以渭水春风之曼妙写其神,而以美人细腰比喻柳丝之态,可以看出宋徵璧修辞手法之圆熟。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诗云:“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宋徵璧此句诗,亦是取其神韵。又如《柳枝词》“垂丝拗作珊瑚用,叶叶斜穿珠萡弹”句,则很明显地将柳丝比作珊瑚,把柳叶比作穿起来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柳丝的外形。

第三,宋微璧非常善于对于景物的勾勒。他常常用白描式的话语,将他所见的情景再现于纸端,读来恍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描写战争的惨烈时,白描式的描写极其震撼人心,不禁令人掩卷伤怀。如其《登州行》“野寺烧残剩劫灰,僵尸横道间空榇”、“草根白骨青蟓哭,梨枣苍蝇衔腐肉”、“阴云惨冻烟失路,白雪三尺鲜血汗”等句,令人触目惊心,唏嘘不已。而以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则使得作品俨然成为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如《江南赠别》“帆轻淮雨出,梦白楚天浮”,渲染出了一幅天地之间烟水渺漠的茫然之感,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作了充分的景色渲染。再如《晓》“深黄疑日月,浅碧辨山河”句,极状日月之朦胧,山河天地之淡远,神、形俱臻其妙。

宋徵璧有着较为详备的诗歌理论建设,巩固和发展了陈子龙等人的理论;同时,他也以自己丰饶的创作实践着这些理论。他以这样一种方式丰富了云间派的诗学内涵。在更代之际诗坛乃至整个文学史上,云间诗派能绚占据一席之地,宋徵璧功不可没,他也理应得到人们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

注释:

①《奉贤县志·儒林传》云:“国朝宋徵壁初名存楠……,崇祯癸未改今名。”

②历来论陈子龙、夏完淳者,皆以宋氏兄弟为例,以证前者申志殉国,高迈绝伦;而后者委曲求全,舰颜事新。即如一般论者,亦少有为二宋、吴李抱屈者。宋氏诗有《抱真堂诗稿》八卷(顺治九年刊)及《几社壬申合稿》(崇祯五年刊)中部分,皆流布尺寸之间,人难知之。下文所引宋氏诗论及诗句,如无特别标注,皆出于此,不再标出。

③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八(文集六)《宋尚木抱真堂诗序》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④宋琬,《尚木兄诗序》,《宋琬全集-安雅堂文集》卷一,齐鲁书社,2003年。

⑤宋微璧,《抱真堂诗话》,见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下文宋氏诗话内容出于此者,不再一一注出。

⑥宋徵舆,《林屋文稿》卷二《酉春杂吟序》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15册》。

⑦“云间诗派”的提法,可参见谢明阳《云间诗派的形成:以文学社群为考查脉络》(台大文史哲学报第66期,2007年)、汪孔丰《云间诗派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及刘勇刚《云间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等。

⑧陈子龙,《陈子龙自撰年谱》,《陈子龙诗集·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⑨《四库全书》存其日,似并不以为高,谓其“殊为不达时变”。

⑩陈子龙,《宋尚木诗稿序》,《陈子龙文集》卷八,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陈子龙云间诗论
料青山见你应如是
和老师对着干,真好玩
陈子龙论“温柔敦厚”——兼论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
我写的诗
05云间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云间公子落凡尘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