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语文教学中“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2009-09-02 06:43陈春娟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愉快赏识和谐

陈春娟

内容摘要:设置语文教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赏识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 愉快 兴趣 赏识

夸美纽斯曾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吞食,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反之,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去,那就会使人乐意的接受,并且很好的消化……这就涉及到一个设置氛围的问题,如果人的心情愉快,那么学什么就会“消化”什么,这也说明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好比是一项课余生活中的一次野炊、一次旅游……那么教学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仅就设置语文教学“愉快氛围”作初步探讨,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及体会。

一、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旦春尽长安花。”这句古诗表现,人的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事物的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学生在紧张害怕的课堂气氛中效果远远赶不上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的学习效果。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想学、乐学、勤学。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那么,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2、言出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努力成为“导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下来,如何让学生难以忘记教材课本上的情感,难以忘记教师和颜悦色的教态,那清晰有条理的思路,那妙趣横生的谈吐,这就要求老师会成为一位“导演”,在课堂中设置“小插曲”,即讲一点与课堂内容相应的佚闻趣事,名家哲言,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来激发学生思维。当然,不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强加其思想和知识内容是不对的,有些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内容游离中心任务太远,以至以涣散学生精力,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既便是获得一点知识,也不是高质的,而是零碎的,分散的,因此穿插“小插曲”也应恰当好处,适可而止。

1、适时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把每一篇教材编成一个剧本,自己就是这个剧本的导演,编排成一个45分钟的话剧。那么学生就是“演员”,适时设计导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醉翁亭记》时,用复习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我找了两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唐宋八大家”。甲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而乙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我看了以后,给甲同学打了个“优”,给乙同学打了个“及格”。顿时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乙同学举起了手问我为什么?部分同学也跟着附和。此时我故意卖起了关子,欲知详情,请听我讲述一段历史故事。于是我就把欧阳修的生平简历以及“三苏”、王安石、曾巩等八曾师与欧阳修的故事向同学们一一道来,同学们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都认为应该把欧阳修摆在宋代的第一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介绍了作者,岂不是一举两得。

2、激情设计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课堂的“导演”,你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偏离文章的主旨和新课程观念的要求,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做到团材施教和灵活多变。也就是说你所设计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去勤于思考,把课文“演”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考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便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教学《醉翁亭记》时,在设计问题的环节中我讲了关于鸿门宴的故事,引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个典故意思相近的句子。于是同学们认真看起书来,不一会,一位女同学试探性的举起了手,带着询问的口气说:“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鼓励她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求她用坚定的语气再说一遍,顿时那位女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能设计出富有激情的问题,并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电影为了追求惊险刺激,需要一些夸张的动作和惊险的场面,这是演员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合成技术去实现。同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也是大势所趋,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实现赏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一旦对这种渴望充满信心,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赏识性的语言教学是实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了成功喜悦,变得精神振奋,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表扬,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巧妙地设置一种愉快的心境的氛围,让学生沿着从兴趣、思索到进步的程序,慢慢地导进学习的大门。我想:教室一定会有一个愉快的氛围,学生也一定会有愉快的心情,金黄的季节定会有一份愉快的收获!

参考文献:

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猜你喜欢
愉快赏识和谐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愉快”的周末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