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导生演

2009-09-03 09:55陈爱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教学模式数学

陈爱娜

摘 要: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让教师成为导演,成为课堂的策划者,让学生成为演员,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 师导生演

案例:上一学年,学校新分配来一位很文弱的年轻女教师.从常例看,新分配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平均分与其他班级平均分相差五六分是很正常的.然而出乎全校老师和领导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新教师所带的两个班的平均分在同年级的所有班里遥遥领先.因为平常根本看不出这位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笔者特地私下里去调查了班内的部分学生,想弄清楚她在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老师跟我们讲,她刚刚毕业,没有经验,她希望和我们一起合作,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所以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总是表现得特别活跃,同学之间讨论、师生之间讨论,同学们大胆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感觉数学课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位新教师是在无意中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即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担当,教师退居幕后当好导演.笔者对这种“师导生演”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对比,大胆尝试之后,深感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提倡.

一、传统教学的模式和弊端

长期以来,数学枯燥乏味,数学就是“苦读+苦练”,数学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上面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老师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演员,学生成了最无奈、最痛苦的观众.在这种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原理大都是直接展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削弱了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一知半解,造成了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学模式的优势

余文素教授曾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师导生演”的教学模式正好体现了余教授的这一思想.从重视结论变为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传统的“填鸭”转变为自行“觅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过程.

三、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从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感受,与同行们作一交流.首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发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件大事.”教师要发扬民主,首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逐步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对课堂结构要合理布局,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知识的落实.笔者把数学课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1.新课导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迎新等手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2.阅读质疑.教师给出阅读内容、提纲,为学生定标定向.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概念、定理、公式、例题、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稍作整理,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阅读完后,要求学生畅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大胆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3.合作解疑.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再由每一组选一名学生发表本组的见解,对有意见分歧的问题或学生讲解不清的问题,由老师通过点拨、引导、讲解,最后达成一种共识.4.延伸练习.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挖掘,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5.互评互编.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后,与同桌或组内同学互改互评,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对典型的错误进行汇总、讲解.当极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及注意点之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内容互编题目、互相评定.此举还可考查编题的同学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6.体会小结.先让学生谈对本堂课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

总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不能总是给予.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部分学生是听众,还有部分学生是观众的这种不良现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能、发展学生才能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吴红萍.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气氛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6.

[2]段英.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一种创新教法[J].教育科研.

[3]周歧山.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6).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