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死穴”当真没救吗?

2009-09-14 08:36
中外管理 2009年9期
关键词:死穴美容店保险业

李 靖 杨 光

岂止是美容业?

读罢此文,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自己是美容行业的一份子,面对杀鸡取卵般的美容卡业务,应该怎么办?

答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肯定要开展美容卡业务的——哪怕饮鸩止渴。

可是,这样的“死穴”又岂是美容行业所独有?大凡进入门槛低、出现恶性竞争的行业,迟早都会出现这样的死穴,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美容业是以美容卡的形式表现出来;乳制品行业,则以添加剂(登峰造极的自然是三聚氰胺)的形式表现出来;饮料行业,以价格高昂的“买店”形式表现出来;餐饮业,以偷工减料,如屡禁不止的“地沟油”表现出来……看不到头的拼命杀价,使整个产业的生态链出现恶性循环,身处其中的企业也苦不堪言。

“不进取”反而跳出陷阱

这样的“江湖”里,难道从业者就找不到出路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事发之时,为什么国产一线品牌全部倒下,而三元却独善其身?其“因祸得福”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很多人所抱怨的三元“没有进取心”:在其他牛奶企业把奶源社会化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时,三元仍是立足自己的牧场,也没有通过“以战养战”甚至与投资方签对赌协议的方式,靠不断扩展市场维持生计。

“不上进反而优秀”的原因很简单,做企业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有的企业盯住眼前的“几圈”不放,而有的企业可能“几十圈”之后仍然健步如飞。

相比较之下,倒是对文中提到的、那些死扛住5折美容卡不降的美容店充满敬意,哪怕一时客流减少,但是美容店的经营毕竟处在良性状态——这就掌握了发展的根本和主动权。要知道门槛低的市场,往往也是“剩者为王”的市场。

“做减法”就是“解穴”

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除了“守式”,在恶性竞争的市场里,“攻式”的战略考虑也尤为重要。我们看看同样曾处在恶性竞争环境中的地产商万科的做法。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早年地产行业准入门槛低,很多企业通过非法方式拿地。一次深圳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出了问题,很多房地产老总不敢出现在公开场合,但是有人发现王石还“敢”出门去饭店吃饭,因为没行贿,没做亏心事!

这样的底气从何而出?万科的市场战略是——做减法。在很多城市,虽然万科很难拿到好地段,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万科就是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高档住宅,而且一招鲜吃遍天,做成了引领当地楼市潮流的明星楼盘。

可以说,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把企业做成消费者眼中有特别价值的企业,才能最终跳出恶性竞争的泥潭。虽然每个行业情况各异,但是,没有不经过残酷竞争,乃至恶性竞争就能成就了的优秀企业,也没有不经过“不公平竞争”的历练,就能具有的商业智慧。

如果保险业能介入……

“凡墙都是门”。越是在险恶条件下,越是能考验经营者的经营眼光,不仅对行内,对外行亦然。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死穴”,往往就是另一个企业甚至另一个行业的机会。对于甚嚣尘上的商业模式,尤其如此。

比如说,本案例所揭示的美容业滥发打折卡问题,不仅对行业内企业是饮鸩止渴,更主要的是已经触犯了社会公众利益,而单靠行政司法又无可奈何……那么,谁能有所作为?谁能从“死穴”中获益又能解开“死穴”呢?

——为什么不是保险业呢?

如果同属服务业的保险行业敏锐借此开发新险种,对靠发卡生存的美容业(甚至部分餐饮业),通过甄别评估进而收取保险费,并对其所发卡内金额进行保险,那么即便企业倒闭,消费者也不会执卡徒然。这可是既赚钱又兼具社会责任的双重好事。而反过来,因为有了保险业的介入,必然只有经保险承保的美容店才会获得消费者信赖,而这本身不就会“自动”制约美容店不去滥发打折卡吗?

不要什么都想着去找司法、找政府。要知道,商业里的问题,往往就是商业里的机会,只要你能跳出来思考。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猜你喜欢
死穴美容店保险业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一汽车美容店发生火灾 一死一伤
牛津大学证明贫穷根源的九大死穴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点准双超的“死穴”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赝品契丹文字墓志的“死穴”
安倍美容店理发被批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