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金融数字显示乐观 华尔街贪婪本性未改变

2009-09-15 10:02
环球时报 2009-09-15
关键词:雷曼金融危机危机

世界反省金融危机一年

本报驻外记者 木春山 纪双城 青木 林雪原 柳直 王会聪 本报记者 刘洋

“每隔5个月就举行一次全球性峰会,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去年的9月15日是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日子,一位学者在谈到一年来世界经历的近乎惨烈的洗礼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出现了两种相互碰撞的声音。悲观者说,2008年的“9·15”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01年的“9·11”,它成了世界的转折点,不仅让一股金融海啸吞噬了全球,而且还会像“软刀子”一样,继续折磨人。乐观者说,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不同,世界各国空前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经常伴随经济危机出现的民粹主义、贸易攻防和掠夺战争并没有出现。在金融危机一周年的特殊日子,人们应该彻底地反省,到底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一年后,世界仍在争论不休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有着150多年“光辉历史”,它的“悲剧性失败”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影视剧本,也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议论。最近两天,英国广播公司投拍的单本剧《雷曼兄弟的最后一天》收视率很高,观众超过2000万。英国金融管理局主席特纳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我们一直在说,雷曼兄弟倒闭是金融监管机制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我们的经营哲学出了问题,作为金融家,不计后果的贪婪心态不仅葬送了雷曼兄弟这样的百年企业,也让英美金融产业陷入了长期困境。”

但就是在雷曼倒闭一周年前,美国《华尔街日报》还在为金融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危害辩护。《美联储历史》一书的作者、经济学家艾伦·梅尔策说,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被政客和媒体夸大了,奥巴马政府是想把自己塑造成救美国于水深火热中的救世主,借夸大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来凸显自己的成就。梅尔策还说,雷曼毫无征兆地倒闭是美联储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误之一。很多市场参与者很快得出“我们正处于大萧条”的结论,《纽约时报》等媒体也不断重复这样的观点,甚至愚蠢地猜测资本主义即将走到尽头。

梅尔策的这番言论,被一些学者认为有淡化美国是危机“祸源”的意思。英国《泰晤士报》近日发表题为“经济危机是结束了,但一切都变了,完全地变了”的评论文章说,对所有人来说,无论是普通百姓、政客、金融家还是经济学家,世界绝不会回到从前那样,“尽管危机有被夸大的成分,但如果我们把危机后的世界想象成和危机前的世界一样,那我们同样很愚蠢。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主流经济思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个肯定的预测是,经济学将从根本上重建他们的研究课题,过去30年的宏观经济以及金融理论基本上被证明走进了死胡同”。俄《商业咨询日报》也分析说,危机也促使G20代替G8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德国国际政治和经济学家托马斯·波希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可否认,金融危机正改变世界。波希尔认为,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和大国地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如英美日等国。但仍不应低估美国的经济活力,美国拥有健康和运作良好的市场经济,多项基本数据仍然良好,所以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仍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最强大者。由于世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每个国家都有了更大的缓冲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冰岛、捷克这样的小国因为金融危机换了首脑,更多国家还是挺了过来。他认为,中国等新兴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展示了自己的前景。将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占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宿景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危机还没有结束,现在更多体现出来的只是一些微妙的东西。但他强调,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上,这种变化还会逐渐显现。

世界承受危机引发的恶果

自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再到今秋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真的正在远去吗?回顾过去一年,英国历史学家奈尔·弗格森说,如果从现代金融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9·15”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01年的“9·11”,“雷曼倒闭意味着从上世纪80年代不断兴盛的西方金融大厦轰然倒塌了”。弗格森认为,在2013年的5月,美国才能真正地从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日本《呼声》杂志曾把雷曼倒闭后的头6个月形容为“世界经济似乎被推下了悬崖”,当民间需求突然哑火时,各国政府几乎清一色地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但这场由美国人引起的危机还是找了几个国家的首脑做了“替罪羊”。今年1月26日,冰岛总理哈尔德领导的政府因无法收拾金融危机引发的“烂摊子”被迫下台,他的专车也被民众扔过“臭鸡蛋”。两个月后的3月26日,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也递交了辞呈。有些人认为,日本政局变天,也有自民党的麻生内阁处理金融危机不当的因素。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惨的还不是差点宣布“国家破产”的冰岛。据欧洲著名的投资银行德卡银行对全球31个重要经济体过去一年的国民经济变化进行的调查,土耳其以国民经济萎缩14%被评为金融危机“最大的失败者”。在工业国家的失败排行中,日本以下降8.3%遥遥领先。德国以下降6.9%排在发达国家最大失败者第二位。

世界上还没有哪家机构或媒体能够最权威、最准确地统计出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造成全球多少人失业,多少家企业破产。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今年5月曾表示:“今年3月我们预计过全球失业人口将比2007年增加2400万到5200万;但现在我们要说,这个数字可能在3900万到5900万之间。”这意味着,到今年年底,全球失业人数可能在2.2亿到2.39亿之间。与这些宏观的理论相比,人们的生活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注意到,金融危机催生“家庭主夫”,一些失业在家的华尔街男白领们不得不操持起柴米油盐的家庭琐事。在英国,绝迹50多年的猪头肉以及动物内脏等食品又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因为它们物美价廉。在俄罗斯,受危机影响,卢布大幅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了5.4%。俄《财富》杂志的一项排名显示,目前只有54个孩子继承的财产可以超过10亿美元,而危机之前这一人数达到112人。在日本,今年7月失业率已达到史上最高的5.7%。在出口大国德国,据德国工商会预测,今年的出口额仍将下滑17%。过去一年,德国有7万家企业倒闭,为了求生存,有40%的德国企业在危机中增加了行贿等手段。使用信用卡的德国人大幅减少,相反,德国人的储蓄却增加了10%。德国富翁自杀的人数增多,最著名的是位列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4位的德国实业家阿道夫·默克勒。今年1月5日晚,他选择了卧轨自杀。默克勒给家人留下的遗书显示,其死因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他的商业帝国亏损,让他“心碎”。由于不堪经济压力,俄罗斯也有数名百万富翁自杀。

当前危机完全不同于1929年大萧条

法国《世界报》9月1日的社论说,危机并未解决导致危机的根源。文章说,雷曼兄弟倒闭,就像是得了脑血栓一样,全球经济随之崩溃,速度甚至超过了1929年危机。一年之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各国政府发挥了作用。好消息看上去是1929年的危机不会重演了,但坏消息是,当前的危机完全不同于1929年的危机,因为它是全球化的第一场危机。当“全球化后的第一场危机”开始逐渐缓和时,导致危机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全球经济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向前进,不出事才怪”。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跟踪美国经济已超过30年,他14日对《环球时报》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此次危机百年一遇“纯粹是忽悠人”,此次次贷危机充其量只能说是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危机,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远无法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相比。周世俭说,当时美国失业率从3%猛涨到24.9%,即1/4美国人失业,美国GDP下降了30%,工业生产连续37个月下降,倒闭银行多达8812家。而在本次危机中,美国的失业率现在是9.7%,美国政府预测今年全年失业率不过10.1%。3年加在一起,倒闭的美国银行也超不过200家。

周世俭还说,有美国专家曾表示,上次大萧条造成的最大恶果是美国率先实施贸易保护,引发大贸易战,“当商品不能自由越过边界,士兵就越过了边界”,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此次危机没有出现大饥荒,没有引发大贸易战,更没有引发政治动荡。上次危机一共持续了4年,而此次危机仅过一年,就有乐观的估计认为危机行将结束。

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周世俭说,两次危机也有相同之处,如都是最先在美国爆发,也是美国最先实施贸易保护(本次危机美国率先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扩大了危机的影响。两次危机之间的70多年间,世界经历了很多的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华尔街的贪婪”。日本《读卖新闻》14日的头版头条也把矛头直指“没有得到惩罚的华尔街”,并刊登了一张各国游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留影的照片,以此提醒人们“华尔街看起来关于金融危机的记忆已经淡薄”,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英国《新政治家》的评论说,如果再不痛下决心,用法律的办法来遏制金融业的贪婪,《雷曼兄弟的最后一天》的续集或许在不久就能看到。曾经担任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布伦特·弗洛尔认为,从英国的情况来看,央行在面对金融危机来袭时缺乏及时反应和职业道德。英国政论杂志《前景》最新一期的分析中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20国集团峰会后应该最容易达成的限制金融业高薪的问题,却成了眼下最难克服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的社论则反问:“大企业的恶俗又回来了吗?”在金融危机时隔一年之后,这些金融巨头又掀起了分红利、高薪招聘经理人的声势,俨然忘记了自己现在已经是“人民银行”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警告世人说,华尔街的贪婪本性没有根本改变。该报称,如果说投资组合保险和衍生品交易已经给股市带来了两次崩盘,现在另一种金融创新———高频交易正在为下一次危机打下伏笔。法国兴业银行经济研究部主任弗洛尔也悲观地说:“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最艰难的时刻还在前方。”▲

猜你喜欢
雷曼金融危机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
危机来袭/等
收购与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