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构本民族的历史价值观

2009-09-21 07:14徐海燕
百年潮 2009年8期
关键词:二战苏联俄罗斯

徐海燕

近几年来,俄罗斯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越来越慎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捍卫本国历史,还原历史真实面貌,重拾大国荣誉感。俄罗斯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俄领导人对当前历史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反思和应对,是普京任俄总统以后对历史问题的立场一脉相承政策的延续。尽管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俄当局通过立法、颁布总统令、对歪曲篡改苏联二战历史的行为进行法律惩处的措施,存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正在用传统的历史价值观来增强独联体各国对俄罗斯的认同感,并成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这对于走向大国复兴道路的俄罗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5月1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成立总统下属的反击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的第549号总统令。总统令自签字之日生效。该法案将对企图歪曲篡改俄罗斯历史和损害俄国家利益的行为加以制裁。根据总统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共28人,由来自总统办公厅、科技和教育部、国防部、文化部、司法部、国家杜马、安全总局、科学院世界历史所、俄罗斯联邦社会院、历史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议员、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其中,委员会主任由总统办公厅主任C.E.纳雷什金担任。科技和教育部负责人H.H.加琳娜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按照委员会的章程规定,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动员各界力量对篡改历史事实的事件进行资料汇编和分析,甄别歪曲历史事实和诋毁俄国家形象的现象与行为,编写有关报告提交给联邦总统;制定战略规划、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和协调俄罗斯联邦各权力机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等,对企图篡改历史事实和损害俄罗斯利益的事件加以反击等。

据悉,这项法案是根据2009年2月俄罗斯联邦政府紧急状态部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提交的议案而制定的。他在这一议案中提到:“应该捍卫我们的历史,捍卫我们祖父和父辈们的壮举”。“某些国家的元首们否定这段历史、某些城市的市长们首先拆毁了我们的纪念碑的行为,不能不受到制裁。”此言一出,俄罗斯大众媒体立即出现了大量评论与猜测。

直属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委员会的成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可以说,这是俄罗斯领导人对当前历史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反思和应对,是普京任总统以来对历史问题的立场一脉相承政策的延续。

毋庸置疑,俄罗斯在对待自己历史问题上是有惨痛教训的。早在苏联解体前夕,在“民主化”、“公开性”、“不留历史空白点”的口号和“丑化历史、清算历史”的政治思潮下,俄罗斯拒绝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从西方获取济世的药方,以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偷换马克思主义,致使在思想领域为苏共的敌人打开了攻击苏联的思想缺口,动摇了人们的信念,直接导致苏共丧权和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人又在“自由和民主”的口号下。废除了编写和使用统一教材。致使历史出版物乱象丛生。许多教科书对苏联时期评价各异、褒贬不一。特别是对卫国战争的历史存在着诸多解释,甚至对本来可以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消极解释。例如,一些史书是这样解释卫国战争的结果的:“英国在二战中仅损失了30万人,而我们却有2700万人失去了生命。”这些言论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也进一步使本来就具有离心倾向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速了“去俄罗斯化”的进程。

如今,独联体内存在的这股篡改苏联历史的政治势力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离心倾向较为严重的国家如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尤为明显。在独联体境内,就流传着“二战期间前苏联曾屠杀上万波兰军民,斯大林时代曾制造乌克兰饥荒”、“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占领而非解放”的说法。在这种舆论背景下,独联体某些国家正掀起歪曲、诋毁、篡改苏联在二战中作用的狂潮。立陶宛1992年6月首次提出历史赔偿的问题;2007年4月爱沙尼亚发生了从首都塔林市中心拆除和迁移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的事件;2008年立陶宛政府坚持要求俄罗斯承认苏联占领的事实并赔偿相应物质损失280亿美元;2008年底,乌克兰向联大提交议案,要求审理苏联曾在乌克兰制造了“大饥荒”的种族屠杀;2009年2月,拉脱维亚也出现了亵渎苏军烈士纪念碑的事件;2009年5月,在纪念二战胜利日后,针对苏联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东欧国家的这一历史,俄罗斯国内还出现了“苏联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者,而是东欧的侵略者”的言论。显然,这些情况严重损害了俄罗斯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也丑化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

面对原苏联某些加盟共和国歪曲、篡改历史的行径,俄罗斯当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捍卫历史事实。确切地说,俄罗斯当局对历史问题的觉醒是从普京任总统时期开始的。普京曾指出:“几年前,当时的史学工作者们偏重于强调负面因素……而现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必须剔除这些年沉淀下来的糟粕和泡沫。”普京认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应该从教育工作者人手,如果“老师的脑袋是盆糨糊,没有对新时期历史事实的清晰而有深度的认识,是很难展开工作的。”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应有正确的历史价值导向。教师给青年一代讲授国家“非常时期”历史的时候,要正确对待,而不应妄自菲薄,更不应该讲述那些“极端的、偏激的,有时是带有侮辱性的东西”。“(历史)教科书应该叙述历史事实,培养年轻一代对自己祖国和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在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下,2004年俄罗斯教育部再版发行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2007年出版发行了两本以正确价值导向为基础的新的教师必读手册:一本是针对社会学教师的,里面提到“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巨大灾难”;一本则介绍了1945年至2006年的俄罗斯历史,表明了对斯大林的态度,将斯大林称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认为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是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这是普京任总统时期极为瞩目的举措。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对苏联历史特别是卫国战争的历史愈演愈烈的篡改之风也有敏锐的觉察。他指出:“每年的(卫国战争的)‘胜利日都赋有新的意义。但不幸的是,这些涵义并非总有庆祝的涵义。我们已经越来越感到,这段历史开始被篡改。而且这种企图变得越来越猖獗,充满恶意,并富有挑衅性。”此后,梅德韦杰夫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都强烈谴责企图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做法。他说:“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法西斯的贡献是不容贬低和篡改的”,“我们决不会忘记,我们的国家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贡献。正是我们的人民摧毁了纳粹,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至少2700万苏联民众为此付出了生命,战争才取得了胜利。”“我们将始终捍卫和坚守这

一事实,任何人都不应对此有所怀疑”。“上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切并非仅仅是几页历史,不能重写或者改变,无论今天某些人多么想改变它。这些历史对具有军国主义野心、制造种族矛盾和任何企图重构世界版图的行为起着威慑的作用。”

近年来,针对近几年来出现的歪曲篡改历史的事件,俄罗斯除了弘扬历史功绩外,仅2009年就通过多项措施捍卫俄罗斯历史的真实性。如成立了专门机构对二战中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核算;在伏尔加格勒举行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纪念活动;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要关注卫国战争老战士的生活状况等;在今年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爆发68周年之际,俄罗斯文化界开始掀起一股缅怀斯大林的热潮,涉及斯大林的图书和影片都重新受到俄罗斯人的推崇。

不仅如此,俄罗斯当局还考虑通过立法;将歪曲篡改苏联二战历史的行为视为犯罪并进行惩处。对此,俄罗斯权力部门也纷纷予以配合、献计献策。国防部同外交部早在2007年就建议,应根据1993年1月14日通过的《关于永久保护卫国战争死难者纪念碑》的法案,调动起俄罗斯权力执行机构以及所有相关机构的积极性,永久保护国外的卫国战争死难者的纪念碑。时任总统普京曾用红笔做了这样的批注:“应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对外政策、军事爱国主义、历史和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重视。”目前,这一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有关资料显示,为完成此项任务,外交部在2009年从联邦预算中已划拨出170万美元予以实施。这一金额比2008年划拨4492.5万卢布(折合160万美元)增加了10万美元。不仅如此,在全球性经济危机蔓延的情况下,俄罗斯从2010年二战胜利65周年起决定每年再追加500万美元来完成此项目。

目前,俄罗斯正在拟定“关于在独联体范围内打击纳粹主义、纳粹战犯及其帮凶复活”的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进行任何形式的诋毁都将被视为与鼓吹法西斯同等罪行。法案将对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制定惩罚性规定:触犯法律的俄罗斯人或外国公民都将有可能受到3年至5年的监禁。法案提出,对于蓄意歪曲或篡改二战历史的国家也将予以制裁。对于触犯国,俄罗斯将有权对其实施全面的运输和通讯封锁、有权驱逐其大使或与其断绝外交关系。此外,法案将禁止某些外国组织在俄罗斯境内组织参与有关历史问题的活动。

针对俄罗斯当局通过立法、颁布总统令、对歪曲篡改苏联二战历史的行为进行法律惩处的行为,俄罗斯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两方传媒、政界的反对派和自由派政治家对此持批评态度。俄共第一副主席、国家杜马副主席梅利尼科夫对成立直属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委员会颇不以为然,他认为,目前所有重大历史问题都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不应该以保护历史的名义对历史进行重新评价。他担心这一委员会会变成一个造假机构。曾担任国家杜马副主席的右翼政治家弗拉季米尔·雷日科夫则坚决反对对篡改历史者赋予刑事责任。他在不同场合发表言论认为:“这项法案实际上是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再度引入国家意识形态的举措”。“用法律的条款会扼杀人民思想的动力,不应该将纯粹意识形态的文章纳入其中,这些问题应该是学者间进行争论和研讨,而不是检察机关的问题”,“还原历史”应当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国家不应介入、干预。

成立直属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委员会也赢得了众多的赞同。有些学者对此表示认同的同时,还提出不同意见。如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认为,成立委员会是必要的。世界上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中国、日本等类似的委员会都是存在的。他建议,应由专业的历史学工作者而不是由政府官员来做这件事。

大部分意见都对俄罗斯将对篡改历史的行为纳入法律程序表示认同。俄联邦委员会经济政策、创业精神和知识产权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弗拉基米尔·古谢夫认为:“任何国家的历史都应该谨慎对待”,“我们需要引入这样的法律,以对于宣扬纳粹主义行为和诋毁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功勋的行为用法律进行制裁,对于作出类似声明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对历史问题有争议是在所难免的。但重要的是,必须要讲真话”。俄罗斯主管组织规划议会活动的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奥列格·潘杰列耶夫认为,必须以法律保护俄罗斯的权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最大的犯罪就是自己的居民侮辱自己的国家。这种行为比一般的犯罪行为更危险。歪曲历史事实就意味着对国家的侮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俄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认为,歪曲篡改历史是一种新冷战的形式。二战中我们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士兵,现在我们说,苏联没有参加这场战争,这实在是太可恶了,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法律平台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应该捍卫自己的功勋。

历史观问题是涉及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国家对此问题的态度是不允许任何外部的和极端势力对此进行施加影响的。

卫国战争作为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俄罗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烈士纪念碑则表达着后人对伟大的历史的记忆与怀念,是俄罗斯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坚决反对歪曲、篡改历史,将烈士墓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加以维护的措施。实际上表明了俄罗斯正在借传统的历史价值观来增强原苏联国家对俄罗斯的认同感。这显然是当今俄罗斯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对于俄罗斯而言,只有给予所有为国家作出各种贡献的人应有的社会地位,特别是不要忘记先烈的丰功伟绩,这样才能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为国奋斗永远光荣”的价值观,从而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俄罗斯国力虽然已经今不如昔,但正在走向大国崛起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撑。

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塑造人民的自我尊重意识的历史观都普遍存在。一个民族创造奇迹只会在紧密团结、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国家里。苏联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意识领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铁板一块。人民相信社会公正、相信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但是如果人民只关注于各种私利,那么他们就会有各种历史支撑点。对于独立后的俄罗斯而言,“人民精神上的一致性以及能将我们凝结到一起的道德财富——其重要性如同保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那样,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国家具备具有共同取向的精神体系,并保持着对母语、本国文化、祖先以及对国家每一段历史时期的尊重时,社会才有能力解决大规模的民族任务”。

(责任编辑刘荣刚)

猜你喜欢
二战苏联俄罗斯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