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风暴中健身器材行业的避风港

2009-09-29 08:16Sunny
世界体育用品博览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健身器材产品

Sunny

国际金融危机使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遭遇寒冬,而国内健身器材行业,却在寒流之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是出口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却是国内市场近几年的稳定增长以及销售业绩的节节攀升。在4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整个健身器材制造行业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国内外品牌悉数报到,场面蔚为壮观,国内市场已然成为健身器材行业在金融风暴中的避风港。

国外市场寒潮来袭

目前,我国已有近500家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生产世界上几乎所有种类的健身器材。中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约60%的份额,出口交易额达20亿美元。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欧美市场需求萎缩,我国健身器材行业正面临着出口阵痛。

☆健身器材出口遭遇寒冬☆

据山东英克莱公司副总经理刘琼介绍,“公司产品主要是内销,但也有一部分出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能感到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巨大影响。公司今年已经不再做外销,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内市场。由于国际订单减少,现在很多出口企业都开始转内销。”

徐州军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庆江也表示,“今年出口较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客户订货量相应减少。”

相比品牌企业受到的冲击,大量无品牌的代工企业更处于无单可做的窘境。加之开拓国内市场非朝夕之功,又没有品牌支持,销售渠道难以在短期内建立。一些无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中高端产品境外抗寒☆

台湾的孟乔企业是一家主要对欧美市场出口的品牌企业,它生产的健身器材属于中高端产品。其常务经理洪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很大。2008年欧美市场的销售量有所下降,每笔单子的订量少了,但客户都还在继续下订单。”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谢剑,在谈到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时指出,“目前,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公司的产品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中高端市场,合作伙伴基本都是国际知名企业。产品相对来说专业性更强,市场不是很大,但相对稳定。”

中高端产品之所以在危机之下能够独善其身,是因为中高端客户更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并且抗风险能力强,金融危机会使这部分客户节约开支,但对产品的需求还存在。而以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低端产品,面对的目标客户会更容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形式不好,低端客户会压缩资金的投入,他们会去寻找更便宜的产品,甚至干脆取消订单。

国内市场红红火火

与当前健身器材出口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市场销售稳步提高,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政策拉动内需增长☆

年初,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三月份两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透露,国家体育总局与多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已呈报国务院,不久即将出台。从“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到产业配套政策的呼之欲出,既反映了当前民众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国家政策支持体育健身事业的力度。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为金融危机时的国内市场带来了活力。

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小器材事业中心总经理董琛坦言,“舒华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由去年到今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策性的体育用品采购整体放量。今年二月在重庆召开了群众体育大会,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同政府政绩考核挂钩,要求乡镇一级都要有标准的体育场和健身路径,都使得国内健身器材的需求量大增。我们正在做的健身路径工程,产品需求量就很大。公司今年订单增多,现在正在招工,准备扩大生产。”

山东英克莱健身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琼也表示,“近几年,国内需求每年都在增长,尤其是最近两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产品销售一直比较好。比如全民健身工程,国家的投资就很大,要求城市社区和新农村的基础建设都要配备健身器材。地级市全民健身工程规模大一些的项目能达到5000万,差一些的也有一、两千万,一项工程会有多家企业共同承担。一个省一年在这方面的投资能达到几个亿。”

由于政府的政策导向,极大地拉动了国内市场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使国内的健身器材企业感受到了阵阵暖意,为销售业绩的稳步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水平提高刺激市场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化向纵深发展的后续动力。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也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据统计,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266.8美元。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增长的强劲势头势必会持续下去。

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小器材事业中心总经理董琛也深有感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并且专业化程度也相应提高。比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小体育运动用品,以前仅是针对青少年,而现在消费者群体扩大到了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同时,产品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初级用户,发展成现在的爱好级、发烧级、专业级人群,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城市中的上班族缺少系统的时间来运动,但随着健身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去健身场馆跑步、骑车、练瑜伽等。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

众厂家剑指国内市场

面对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众多企业纷纷调整策略,竞相抢占国内市场。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谢剑指出,“公司针对国内市场,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或换代产品,并且在研发方面每年都有比较大的投入。公司在两年前就开始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是往年的几倍,二、三月份是全年最淡的季节,但反而淡季不淡,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的信心。”

徐州军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庆江表示,“公司在做出口的同时内销始终没有停止过,虽然以前在品牌宣传方面没有太大投入,但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并没有间断,一直做的很好。这几年,我们在国内有多个物流公司,终端客户就达到500多家。面对这次危机,我们将多开发一些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将外销的部分产品转入内销。”

台湾孟乔企业有限公司常务经理洪量也表示,“参加体博会就是为了要了解内地市场情况,虽然之前也到内地考察过,但参加展会还是第一次。这几年公司一直在注意内地市场。由于之前一直在做欧美市场,所以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内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现在内地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进入内地市场。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内地市场建立一定的知名度。”

在体博会的“数字体育——网络健身”展区,摆放着各种数字化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划船器等,这些器材都可以通过设备连接到电脑上,操作者在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虚拟人与自身的同步动作。据工作人员介绍说,此次展出的产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推出的网络健身产品,特点在于不仅能进行人机互动,还能接入互联网,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和网络上的其他用户比赛,增加健身运动的趣味性。

网络健身使健身爱好者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完全不同的运动体验,不仅达到运动健身目的,同时,也享受了运动的过程。据展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参加体博会的主要目的是推广产品,寻求合作,目前已与不少经销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国内健身器材行业长远发展之计

☆行业发展现存问题及原因☆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健身产业已走过近30个春秋。虽然我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健身器材,但大多以出口为主,相对于人口数量,国内民众的使用量却很少,直到今天,我国的健身器材市场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自主品牌

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国内的知名品牌,但我国的健身器材产品很多是以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其原因有三点:

1、行业门槛低,市场进入相对容易,造成价格竞争激烈,产品质量不高。

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业间相互仿造,使得企业缺乏产品开发创新的积极性。

3、中国各地市场差异较大,对产品功能和品质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二、消费者意识有待开发

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身器材产品普及率还很低。我国常年参加健身运动的人口数尚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的数字是70%至80%。以跑步机为例,美国人口2.81亿,其跑步机一年的销量约为300万台。中国人口已达13亿,跑步机一年的销量却不高,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仅为约1%。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健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对健身器材的需求没有被培养出来。

☆对国内市场的思考☆

金融危机让企业的决策者们把国内市场摆在了第一位。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立足国内市场谋发展是很好的选择。中小企业想要在危机之中求生存,就需要专注自己的强项。比如可以选择与大企业联合,成为大公司的供应商。至于那些无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则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这些企业应该做好转型的准备。

当前的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需求旺盛,具有许多个性因素。比如国家政策的推动、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内消费者的觉醒。但这些因素也只能让近水楼台的国内企业在金融危机之际获得一时的喘息,使国内市场成为它们暂避风雨的港口,但却无法护佑他们在风暴中前行。只有塑造自身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上更专业的品牌也会加入到中国市场的竞争当中。虽然本土化的企业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现有销售渠道及网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这样的优势也只是暂时的。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契机,积极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从产品创新入手,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过硬的品牌,增强抗风险能力,靠品牌、产品、服务以及影响力去竞争,去拼博。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健身器材产品
新国标要求下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探究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野地健身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正确使用户外健身器材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
新产品
产品
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