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2009-09-30 05:25李亚飞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小波师生关系师生

李亚飞

一、案例

1.早读课上,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张小磊作业没完成,老师气愤地把他从座位拉到人行道,声色俱厉地说:“又没完成?看看你今天还能编出什么瞎话来蒙我?肯定又去上网打游戏了。把今天的作业认真地抄写三遍,放学前送给我检查。”

2.班会课上,老师指着王朋批评:“给我们班级丢分的总是你,这次要不是你昨天没戴红领巾,我们班先进班级的牌子会被摘走吗?跟你说一百遍也是对牛弹琴,明天叫你的父母到我这儿来一趟。”

二、反思

透过这些在校园里屡听不鲜的教师语言,不难看出师生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经常用盛气凌人的语言,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忽略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尊严。我曾在班级里做过一个调查:你心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很多同学都用了这样几个词:尊重、理解、宽容、爱心。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1.尊重——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地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真诚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尊重和爱护,帮助他们学会思想。

曾经读过一则教育故事:

静静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只有小波眉头紧锁。老师凭直觉知道他遇到困难了,就善意地说:“小波,有不懂的问题就拿着本子上来问。”小波一点也不领情,一动不动。老师又提高嗓门说:“小波,不懂就要问!”可小波依然无动于衷。第二天,在小波交上来的作业本的夹缝里写着这样几个字:“我不喜欢你帮助!”于是就有了老师和小波一次发人深省的对话:

“小波,昨天老师真的想帮助你,你为什么不上来呢?”

“你为什么要告诉大家我不会做呢?”晶莹的泪水涌入了小波的眼眶。

“我没有啊!”老师极力辩解。

“你当着大家的面说要帮助我,不就是告诉他们了吗?”小波大声哭起来。

老师轻轻地把小波揽进怀里,“小波,真对不起,老师以后一定会改变一种方式的。”

小波激动的情绪渐渐地平息下来,一种和谐、信任的情感在他们之间传递。后来这位老师了解到,小波因为常年寄居在姨妈家,很少与人沟通交流,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当老师在班级里说要帮助他时,在他看来,无异于是让他“当众出丑”。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情感有时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合理的。教师要以同情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他们的需要,触摸到孩子情感变化的脉搏。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自然的表现自己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真诚去影响学生。尊重,是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

2.爱心——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教育家夏尊先生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付出爱是快乐的;得到爱更是快乐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敞开心扉,去爱每一个孩子。

3.赏识——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半个世纪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在我们学生中间,真的有爱迪生的影子;其实,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神奇”。请把我们的学生,培植在爱的土壤上,呼吸着民主、平等的空气,再以尊重和赏识灌溉,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波师生关系师生
构造Daubechies小波的一些注记
基于MATLAB的小波降噪研究
基于改进的G-SVS LMS 与冗余提升小波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基于FPGA小波变换核的设计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