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与讲评变化尝试

2009-09-30 05:25徐文辉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目的变化

徐文辉

摘 要:老师布置每次的作业往往只是针对该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查,很少涉及以前的内容,只有知识点的东西,而没有涉及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必要做一些改变,因此有了周作业的布置的尝试。作业的批改与讲评也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变化。

关键词:周作业 目的 变化

每当学生学习了新的内容,为了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各科教师往往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完成。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当天布置下去,学生当天完成,第二天交,教师批改完后,教师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讲评。有时候教师还会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面批,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这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问题:每次的作业只是针对该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查,很少涉及以前的内容,只有点上的东西,而没有涉及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作业的编选,各个教师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是把所有课本作业全部布置让学生做;有的教师精选其中部分题目来布置作业;有的还会编选思考题让有能力的同学去完成。但内容基本也是所学的即时内容。

学生如果上课听懂了,也能完成课外作业,所学内容似乎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过一段时间,教师一个提问或抽查,部分学生可能以前会的题目,现在却已经不会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最正常的事情:遗忘!这往往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或困惑的原因。这自然带来一种常见现象:每次临考前,学生都要紧张的复习、突击,甚至不惜熬夜。虽然我们往往归咎于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但是这是否也和教师的这种布置作业的形式有关呢?很多老师都有体会:到高三复习时,一些学生高一、高二的学习内容几乎遗忘,这就使得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进程很慢,有的内容与学新课差不多,这样一来,第一轮高考复习就会事倍功半。你觉得学生应该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并不记得多少了;特别是整个知识网络体系并没有建立。

几十年的一贯做法,随着课改的进行,似乎也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探索、去尝试做一些改变。因此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我开始尝试着布置周作业,所谓“周作业”就是除了每天布置的即时作业外,每周都另外准备一份20题左右的题目让学生下去完成,时间为一周。题目内容是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出;每次周作业都是把高中入学以来的所学知识内容滚动设置题目,题型主要由填空题构成,随着知识的深入,再增加一些解答题。

一、布置周作业的目的

布置周作业可以达到的目的很多,如:可以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可以建立数学思想,指导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可以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改正错误。另外我认为布置周作业还有其他几个主要功能:

1.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连续性学习

何为连续性学习?连续性学习就是使学生保持、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对各知识点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保持清晰和熟知,能将高中数学知识逐渐形成网络状,数学能力在新旧知识不断地交替学习、总结中循序渐进地形成。从高一开始布置周作业,能使学生达到连续性学习的目的,能对所学知识经常进行复习巩固,使高考第一轮复习自然变得轻松;从而为第二轮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较好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要学好一门科学。要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树立能学好的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周作业题目的难易培养学生的数学情趣,调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可以富有针对性

自己的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老师比较清楚,所以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出题,以便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节。

4.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完成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有的题目是能力题,一个人有时候不容易完成,这样他们就经常在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同学收获很大。

二、作业的批改与讲评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候往往在做题中有自己独特的一些解题方法。遇到这种情况,从2002年教的实验班开始,我就让学生来讲解自己的方法。后来,有时尝试着每次叫一两个学生做好准备,让他们来对这一次的作业做一个讲评。发现这样对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在作业的批改中,我有时候也会让同学之间互相批改,特别对于那些书写格式较差的同学来说,看了别的同学整齐的格式,也可以学着改变。别的同学为什么做得好?和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都可以对自己有所帮助、或可以给别人指出。

总之,教学实践既不是照他人的样而依样画葫芦,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是在广泛吸取传统和他人教学营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的教学原则,选择或创造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高分也必高能。布置周作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实践的一种尝试。有付出,有收获。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去研究。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目的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明辨动机和效果,解构当政者的权力博弈及政策取向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