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必修(1)的教学

2009-09-30 05:25史淑艳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教师

史淑艳

一、针对新课程专题教学的特点从概念入手进行教学

必修(1)为政治史,共有8个专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给学生一个政治史的概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但教师如何能把它表述清楚也就更为必要了。

比如讲中国古代的政治的时候要讲出它和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的政治很大意义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统治国家的活动。这种政治被宣扬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恶政则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中国古代的政治贯穿了个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动的标准。在这种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规范,政治的运作更多依靠道德规范。讲清楚了这一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特点是不刻意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并删除了教材中那些繁、难、偏、旧的知识点,其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落实基础、突出重点,让学生有自由表达、自我实现的机会。里克特说:“在课堂上,一名教师应该告诉他的学生怎样看世界,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还要和他们并肩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理解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创设情境、点击学生灵感火花,质疑设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之中。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要求教师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他们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有创意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在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作用下,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我们可以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让学生去评价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提供大量史料帮助学生分析之后,提出:你们怎样看待秦始皇?这些设问如投石问路,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立即调动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依据各自了解的有关历史知识,纷纷发表看法,而教师则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因势利导、分析讨论、比较归纳。教会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和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和谐的交融和体现。

三、正确处理少数学生和多数学生活动的关系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多姿多彩,使那些天资聪慧、勤勉好学的学生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感觉。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活跃,思维敏捷,积极发问,抢答问题,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挥。但是在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里也只有少数学生具有这样的天赋和素质,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因受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局限了他们接触资料、图片、信息等教学资料的视野,限制了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如何面对这大多数的学生,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呢?这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我在讲述《关于古代雅典民主制和古代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差别及成因》这一专题的时候,先教给学生如何查找有关材料的方法,并将选取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在学生对所拥有的材料经过比较筛选后,再让其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另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观点、提出意见的机会,然后再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这种课堂合作讨论的方式是协调少数同学和多数同学共同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辨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感。

五、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变化,解析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依据课程标准认真体会编者的意图,解析各单元和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关注新教材的“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模块链接”“本课要旨”等内容,这些附文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活动方案,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

如“学思之窗”栏目,它是由教科书提供一段资料,设计一至两个问题,训练读取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形成观点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为学生提供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选择空间;鼓励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我们采用的一般方法指导是:1.通读大意;2.归纳分层要点;3.概括中心内容和政治倾向;4.按要求进行分析、比较、论证;5.指出论者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或根源。

教科书提供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学习内容,读来有趣,学来受益,起到拓展史实、开阔视野、汲取历史智慧、涵养人文素养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作者单位:吉林市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政治教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最美教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