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09-09-30 05:25钟祥彬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课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钟祥彬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课标

一、语文教学的困惑

经常有不少老师抱怨语文不好教,学生怨学,更多的学生是“躬耕”于数理化的海洋中,翱翔于英语的天空,却不知老子为何人,不懂唐宗宋祖,有学生居然不知道如何贴对联,更不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当然无从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高中学生学语文普遍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数理化有做不完的题,再有时间就是背英语,对语文没兴趣,没感觉。其实想想这事也并不新鲜,每一届新生,在进入古文单元的学习之前总要痛苦地哀叹几声;古文教学的课堂上,任凭那些经典作品如何豪情万丈,如何愁肠百结,如何感天动地,学生总是一脸漠然。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失望,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浪费时间。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传统文化教学在课堂中渗透

我国课程改革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不少学校为寻求新的课程资源,将目光投向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剪纸、话剧、武术、灯谜等传统文化艺术都因之成了一些地方或学校素质教育的“宠儿”。我们更可以结合中央台“开心学国学”的节目,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如何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权作引玉之抛。

1.在灯谜中传承文化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灯谜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文学艺术,具有启智、激趣、增知、促学、养德等诸多功能。人们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全国的谜书报刊也多得数不胜数,灯谜的活动也空前繁荣。灯谜这朵奇葩也乘着文化春风在校园里悄然开放,全校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令教师的教学更加兴趣盎然。

笔者课堂教学中重视了灯谜的教学,谜趣横生,谜乐无穷。学生也喜欢上了猜灯谜,还要求我再多出一些谜语让他们猜。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猜教育名词为“生源”;“问君能有几多愁?”猜成语是“对答如流”。我们可以出人物谜、名著谜语、成语谜语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次关于四大名著的灯谜课上更是诞生了很多经典的谜面,通过举办竞猜比赛,学生对中华灯谜文化和语文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2.在阅读经典中传承文化

时代不断发展,我眼前仍然晃动着许许多多茫然的眼睛。很多人没有生活的目标,或者没有目标地生活,有的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可以说这是现代人们的悲哀!虽然,人人都在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在这些道路上,荆棘丛生,暗礁遍布,陷阱隐匿。很多人就在这个路上打圈圈、绕弯弯,直到死,也没有走上康庄大道,也没有弄明白这一切。这也是现代人生的悲哀!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丢弃了传统的民族将是缺乏个性与生命力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遭遇尴尬,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我们民族的伟大。我们可以在李白的诗歌中感受到自信的力量,当我们走进竹林七贤的世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反思一下当下的“酒桌文化”;另外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感受传统的礼仪文化;从《孟子》中认识辩论的技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希望人们能挤出一小点找钱找爱找乐找无聊的时间,从这些著作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思想、观念及人生道路,幸福并快乐地度过这一生!

3.在诵读中体验汉语魅力

汉语诗文所具有的韵律美感,是其他任何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而悠久的文学史又为我们提供了各式美的典范,诸子散文的雄辩,苏辛的豪迈,屈李的浪漫,建安的风骨,易安的婉约……要让学生体验到这些美,莫如摈弃一切急功近利的目标,空出时间来让他们更直观地触摸这些语言。

我们通过指导学生齐读,对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背诵,欣赏真正的诗歌吟诵艺术,让学生在平平仄仄、抑扬顿挫中遥望皎洁明朗的汉宫秋月,聆听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体验魏王曹操的老骥之志,诸葛孔明决胜千里的豪情。在学习昌耀的诗歌《河床》后,我们举办了一次以“走进西部”的朗诵课,学生真正领略到了诵读的魅力,也喜欢上了朗诵。西部一片神秘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中华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世界文化的瑰宝,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疾风。当我们的唇齿间流过这些熟悉的名字,就仿佛置身于皑皑的雪山之上,仿佛走进了茫茫的沙漠,仿佛纵马飞驰于辽远的草原……于是学生们思绪放飞,一篇《蒙古长调》仿佛是飘来草原的清香,而《野马渡》则似乎一个埋首豪饮,仰天长啸的野马。在月夜持一盏渔火,我在你身边不住的徘徊,梦想化做一匹飞羽的野马, 将你飞越。如此的意境怎能不打动心灵。因此通过类似的诵读,学生也逐渐喜欢上语文,随后又举办了“走进春天”“感受父爱”等专题朗诵课,而现在每天6分钟的朗诵表演已经成为定式固定下来。

4.在写作中感受传统精髓

中华民族讲究内敛、含蓄,往往在某些时候表现出过分的谦虚,人家真诚表扬你,你总说“哪里哪里”,见面总爱问“你吃了吗?”——哪怕人家刚从厕所出来!还有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劣根性,对这些只有认真审视,我们才不至于迷失在传统文化的桎梏中;同样的我们发现“红”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做红人,学业希望红色。从商的渴望红火,办事希望开门红,股市涨了叫飘红,运气不错所谓走红,公司火了要分红,甚至花儿谢了也叫落红,红心结、红灯笼、红对联、红双喜、红高粱……浓浓的中国红,反映的是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热烈关注,同时也是对生命对未来的企盼,在“红”的背后,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我们都能通过引导,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必将激发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福建省质检作文题《中国味》在这方面是很好的体现,通过实践,学生们写出很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习作,而这些必将让语文教学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三、反思

人类文明时代的精神文化活动,终究要趋归于语文形式。思想的灵光是流动的,闪烁不定,只有借助语文将其物化,才有可能把瞬间的思想定格下来重审、反品,使其延续和深化;才有可能把个人的成果向外界传递,由个体意识变成群体意识,最终社会化,并经社会化的阅读消费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语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语文达成了特殊的“亲缘”关系。在美丽的汉语中,积淀着我们民的族精神,民族的思维方式;在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传递着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尽自己的力量来演绎母语的抑扬顿挫和温柔浪漫,将魅力无穷的母语文化传给下一代。用我们对母语的感情来感染学生,并把这份爱代代传递。只有真正理解并且流淌着语文的血脉,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不会枯燥,学生才不会厌学,尽管征途漫漫,但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奋然前行。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课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