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交流情境探究

施 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家需要解决的课题。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的教学该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我认为只有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强化数学应用,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情境诱发探究欲望,让兴趣成为学习动力

情境是抽象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积极化的桥梁。有效的学习情景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问题。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而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趣的情境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活动探索的动机。

二、让活动促进学生思考,让问题激发求知欲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活动设计时,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怎么讲解,而更应注意学生会怎么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活动不能仅注重生动活泼的形式,不能仅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活动的本质。如果精心设计的活动缺少了数学思考的含量,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反而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因此,数学活动应突出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获得,主动发现。数学活动的核心是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能有创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问题的解决者,更要培养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

三、重视语言与心灵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注重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重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表达,可以使他们相互启发,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有利于提升数学思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通过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施爱于细微之处。因为只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才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学生只有在师爱的滋润下,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努力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

四、提供开放的空间,强化实践应用

《课标》中指出将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主动性。新课标所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进展。任何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会深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看他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更要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并不是只为掌握书上那点有限的知识,要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明白数学来自生活,注重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教学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