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木画的兴衰看工艺美术的传承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传承

叶 敏

摘 要:纵观整个软木画行业的发展兴衰史,也体现了我国地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工艺青黄不接,人才缺失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而改变它的唯一方法,只有让传统工艺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而不仅仅是工艺美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软木画 兴衰 传承

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省会福州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福州这所千年古城有着传统民间工艺“三宝”——软木画、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它们是中华民间工艺的奇丽瑰宝,早已名扬海内外,有着奇特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三宝之一的软木画,它的兴衰从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

一、软木画的特点

福州软木画是以南欧、北欧及阿拉伯等地产的松软柔韧、富有弹性的栓皮栎树皮为材料,大量吸收和融合了中国传统雕刻手法中的圆雕、浮雕、透雕、微雕以及中国民间刻纸、剪纸等传统技法。用快刀做笔在一大块软木上取材切片并精心雕镂成的各种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加之通草点缀的白鹤、孔雀等鸟兽。再使用白胶粘贴在衬纸上成为立体或半立体的木画,再装在玻璃框中形成的独特工艺品,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软木画吸取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使用园林 “框景”的手法和国画深远的意境,利用画面构图在分寸之间展示万千世界,达到“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二、软木画的起源

软木画源自于我国传统的木雕工艺,也是我国民间工艺与欧洲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相传清末民国年间,福建巡按许世英从欧洲带回一张内镶雕刻有精美异国风景的贺卡,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总传习师陈春润仿制。陈春润召集福州木雕名师吴启棋、专门雕刻木制牌匾的技师郑立溪三人一起研究。吴启棋偶然发现马尾海军轮船上的救生圈垫衬水松木、民间隔音用的软木、西药店里药瓶的塞子,就能雕刻出类似的作品来。于是他就运用传统雕刻、剪纸的手法,在木片上精雕细镂,再拼贴成一张张精美的贺卡,软木画就此诞生了。

吴启棋师傅在制作出软木画后便回到故居市郊西园乡开设手工艺作坊,开始授艺教习软木画。

三、软木画的发展

20世纪三十年代,福州城内的总督后(现省府路)立起了“启棋木画店”的金字招牌,自此软木画这一新兴的手工艺品踏上了辉煌之旅。1953年后软木画行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吴启棋、陈锟、陈庄、吴学宝等工艺美术大师能人辈出。福州市工艺木画厂、工艺美术厂、环城工艺美术厂等生产单位平地而起。许多加工户更是依靠软木画的加工收益盖起了新房,许多家庭式的手工作坊更是多如牛毛,一时间软木画成了西园村的支柱产业。在软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园村几乎人人都是“一把手”,只要会使用筷子的就能做软木画。

在经济文化方面软木画也很好的诠释了自身的价值。五十年代初,软木画产业的产值只有十几万元,从业人员不到百人。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软木画已经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高达五千万元以上,从业人员更是高达一万五千多人,是当时我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软木画工艺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朱德、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参观福州工艺木画厂后分别留有“继承和发扬祖国的艺术遗产,发展工艺美术事业”“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的题词。同时期软木画的创作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平湖秋月》《苏州园林》《万里长城》《颐和园》《桂林山水》《寒山寺》《园林华润》等各类大型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评奖中也大放异彩。《武夷风光》《福州西湖》《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等一些优秀作品还被选中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软木画还一度被作为外交国礼馈赠给基辛格、金正日等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带着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期盼远赴海外走向世界,对中国的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日本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工艺珍品馆、福州博物馆等还收藏有当时的软木画作品。

四、软木画的现状

在软木画产业走向繁荣鼎盛的同时,致命的市场危机也种下了软木画行业衰败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西方对我国实施的经济制裁导致了外贸市场遭受重创,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画自然也随之萧条。加之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利欲熏心,为了利益,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相互压价打乱市场价格,一时间质量下乘的次品在市场上大量泛滥,对软木画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软木画产业因此急剧衰退。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对软木画的生产经营予以有效的监管,致使一段时间内软木画成了劣质低俗商品的代名词,在一些东南亚的国家里软木画甚至作为祭祀先人的火化祭品。老艺人们都感叹“艺术软木画自此蜕变成了江湖软木画。”这不能不说是软木画发展史上的败笔。

1995年以后福州工艺木画厂等单位相继倒闭,多名国家级工艺大师也封刀转业。在软木画的发源地福州西园村里,软木画的从业人员也由巅峰时期的上万人骤减为现在的不到百人。软木画行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伴随着强大的商业浪潮席卷而来,各种廉价的商品充斥着福州原有的手工艺品市场,给极富地域特色的福州本土工艺美术产业链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闻名已久的福州纸伞无人问津,曾经辉煌一时的工艺三宝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甚至于时下的年轻人都已不知道软木画工艺的存在,市面上还在售卖的作品多数是一些小作坊粗制滥造的廉价旅游工艺品。从事软木画行业的艺人中也都鲜见年轻的血液,软木画行业面临着传承中断,后继无人的危险。

五、对于软木画行业的思考

作为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家族的一员,福州的软木画行业应该何去何从?

福州的软木画深刻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地域民俗文化,是多种文化形式沉淀的产物。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来看待,更应该认识到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认识到它本身所蕴涵的珍贵价值。不仅仅只是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应该把它融入福州人民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本土的文化发扬光大。当今软木画行业陷入低谷,产品受到社会商业化大潮的巨大冲击,工艺美术管理机构体制和市场机制出现问题,从事软木画加工销售的人员锐减……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为了避免它遭受到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一样消亡的噩运,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对软木画行业进行发掘和保护,为福州、为中国、为世界保留住这笔宝贵的财富。

令人欣喜的是福州晋安区政府非常重视软木画产业,在近期还召开了相关的工作会,还提出了振兴思路,要建立软木画艺术馆,邀请大师出山,走学院化的路线,积极寻找市场,开拓市场,不断创新,走好品牌路线,与时下流行元素相结合。利用福州乃至全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以各地的旅游景点为题材,结合旅游文化来推广软木画工艺品,走出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振兴之路。毕竟只有走向市场,软木画产业才能发展和壮大。

纵观整个软木画行业的发展兴衰史,也体现了我国地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工艺青黄不接,人才缺失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而改变它的唯一方法,只有让传统工艺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而不仅仅是工艺美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产业中心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