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条件和引导方式

2009-09-30 05:25施玉华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境

施玉华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胜、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必须营造以下条件:

一、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二、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

1.在内容上,设计是最具探究价值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问题。

2.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断。如“磁铁的温度升高时,磁性是不是增强呢?”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如“水沸腾时温度会怎样变化?”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如“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呢?”四是发散类或多元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可提出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2)选用什么器材?如何选择两表的量程?(3)如何设计表格进行实验?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完善升华。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常见方式有: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实或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势能时,创设问题情境引用报道:2000年7月15月,广州市一栋大楼11层窗户上掉下一块碎玻璃,将停放在楼下一辆轿车的车顶扎穿。一块碎玻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二、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通过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利用其他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一块小小的橡皮尼在水中沉浮,能帮助学生探究出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城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