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09-09-30 05:25陈文莉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陈文莉

摘 要:长期以来,以教师传授式的“教”,学生被动式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本文从探究性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以教师传授式的“教”,学生被动式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那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按最近发展区的需求,创设问题的情境,设计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又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收放适当,注重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此环节可以设计自学提示,但自学提示不能过窄过细,必须富有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2.指导学生交流整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反思与改进,学会自我评价,教师不做仲裁者。在这个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以往是老师直接演示周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这个方法、公式去套去算。这样学生虽然知道了计算方法,但是没有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乏自身对这知识的感悟、探索,也就不可能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于是,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篮球场走一圈,自主探索,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球场四边的长,回教室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及计算周长的结果。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2+宽×2,还有的是(长+宽)×2”,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哪种方法最简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仅是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者不应该把学生禁锢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应设计出新、奇、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活学活用。

三、尊重学生,营造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例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遇到不会解答立即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发挥想象,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经过各小组实验、交流讨论,学生举手答到: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谆谆善诱,不断鼓励,学生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得出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给予时空,发展能力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听的时间、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口的时间、动手的时间、甚至是尝试错误的时间。

2.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想象的空间、体验的空间、互动的空间、表现的空间、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的主动性一步步地发展和形成。

比如:在教学完所有的平面几何图形后,我设计了《快乐拼图》这样一节操作实践课,让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基本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拼凑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断交流,不断提炼,不断展现自己。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我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完善其人格。但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不能太放纵学生,应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