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2009-09-30 05:25陈桂荣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外貌实物文章

陈桂荣

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往往是三言两语地几笔带过,形成一种中心不突出,内容欠具体的通病。症结何在?这主要是小学生缺乏生活。生活的积累靠观察,观察的方法则靠引导。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于写人的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概貌到细节进行认真的观察,掌握静态和动态之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细致的描写能力

人和事物都存在相对的静态和动态,如:人高兴时都是满面春风,忧愁时却是垂头丧气等,这就是说人物的外貌与动作、语言、心理都有联系。这样,在学生写人的时候,引导他们掌握人物外貌特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以《我最熟悉的人》这一作文为例,这是写人的记叙文,应该选择你所熟悉的人来写。想想这些人中谁跟自己最接近,印象最深,他(她)的哪些事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确实很明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人的外貌特点,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然后,用恰当的材料表现人物的特点,不管是品质上的特点还是性格上的特点,都能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显现出来。俗话说:“观其行,知其人”。人们在做一件具体事情的时候,总有他的思想心理、语言行动、外貌神态的,这就是人物特点的表现。通过这些描写,使学生所写的人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作文之中。

二、对于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完整地观察

在学生进行写事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必须做好下面指导:

1.按照事件的情节,引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理清文章脉络;

2.按照作文提纲,引导学生选出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并按内容的要求进行裁剪;

3.按照内容轻重,也就是事情的经过,尤其是高潮部分,要引导学生进行详写;

4.按照细节描写的需要,引导学生选出相应的词语来进行人物的刻画和事态的描绘。

三、对于状物的文章,学生只会写整体,不会写局部,更不会产生联想

为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掌握整体和部分联系,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笔者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作文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参观、实验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实物的形状、大小、构造等情况,再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实物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2.学生获得感情知识以后,教师引导他们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如:运用比喻来描绘榕树形象,这一棵棵榕树像一把把绿绒大伞。

3.教师从实物的生活习性、风俗特点、用处贡献等,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比如:写教室时,可以从人物培养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去联想,使文章以小见大。

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不会写物而不见物,或者为写物而写物,而是内容具体,主题深化。

由此看来,通过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引导,确实是一种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的有效途径。但还需要肯用脑、勤动笔,坚持“一日一文”,不断强化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习作水平,逐步使文章的内容具体而生动起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白联小学

猜你喜欢
外貌实物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当手绘遇上实物
放屁文章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