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

2009-09-30 05:25王亚青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误区课件情境

王亚青

从2008年4月份开始,和全国其它许多地区一样,笔者所在的地区教育局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活动。在一年多“有效教学”活动中,各个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相关文件,开展各项和“有效教学”相关的说、上、评活动。根据教育局教学视导反馈结果来看,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成绩显著,教研氛围浓厚,教学质量提高。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有效教学”包括很多方面,不仅仅指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有效,更包括一些课外延伸和拓展的过程中,也要达到活动的有效性,而不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作为一名从教五年的教师,笔者深知教师的每次课堂教学都应该追求实效,每个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授、巩固、拓展、作业等各个环节,都要循序渐进;每个教学行为,包括教师仪态、教学语言、教法选择、媒体选用、提问设计、课堂评价、师生交往都要依据适用有效原则,合理进行。

笔者本人,作为所在学校“有效教学”行动小组的成员,深切感受到“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益处,但同时,笔者也看到“有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冠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并不能完全遵循上述原则,总是或多或少的与之相背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以下就是笔者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以及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对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误区一,教学语言不规范,烦琐冗长,不能准确表达

尽管现在很多一线数学教师都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但其中一些教师仍然会犯类似的语言低级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些犯错误的老师都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觉得自己一个高学历的数学教师,教小学生简直就是大材小用,根本不会有什么难度,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对语言缺乏锤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殊不知,我们教师本身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因为很多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没有弄不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真正完全掌握数学的本质规律,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前不久我校的一名教师要承担“有效教学”公开教学的任务,作为同轨教师,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帮助她一起备课,听她在平行班级试讲。她执教的是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倍数》,在巩固拓展阶段,她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暑假期间,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林每隔4天去一次,小军每隔3天去一次。7月31日两人同时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相遇?很明显这道题目是求5和4的最小公倍数。但这位老师却是求4和3的最小公倍数。课后我们给她指出这个错误,她说自己根本没有注意每和每隔的区别。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帮助下,直接把题目改成“小林每4天去一次,小军每3天去一次”,这样既降低了题目难度也体现了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实践中不胜枚举,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严密的学科,应把规范性和准确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位”与“位数”,“增加”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错误,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优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严密。

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坚持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不断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终使自己真正成为语言的主人,提高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实效性,做好数学教学的工作。

误区二,媒体选用不能充分为教学服务,“为媒体而媒体”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使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美的课件制作和精心的情境设计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而且还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flash,photoshop等都出现在课堂上,精美的图片和动画让老师和学生应接不暇。但其实很多老师都知道,课件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只有当它充分为教学服务时,才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否则,则是进入“哗众取宠”“为媒体而媒体”的误区。因为,有些课件反而会因为本身的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前不久,区教育局组织了“有效教学”的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几位青年教师的课。其中一位教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她的课件。她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她以2008年奥运开幕式为主线,在课件中包括了多处视频,确实,她的课件制作水平很高,课件制作效果也很震撼,让我有一种超级的视听享受,可想而知,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但仔细想来,她的课件虽然很华美,但有点为情境而情境的感觉。如,课本的情境是班级的座位图,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直接使用就很好。而这位教师的情境是奥运会的千人“击缶而歌”的站位视频图。孰优孰劣?

所以,我坚持“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观点,能不用媒体的尽量不用;能用实物或图片的,不用ppt;能用ppt的,不用flash或photoshop。而且我同样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名师或特级教师上课的课件都很简单。6月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淮安执教《求平均数》时,就是用简单的ppt,而没有复杂的动画和视频,但从教学效果来看,ppt最大发挥了有效教学的作用。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杜绝“为媒体而媒体”的心态,最大发挥所用媒体的功能,降低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本”。

误区三,提问设计简单重复,脱离情境和语言材料,缺乏效度

这也是提问随意性所致,“为提问而提问”。

还以执教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的青年教师为例。在最后巩固阶段,她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找朋友的录音,然后提问“你的位置在哪儿?”其实,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在新授课时就已经在“向同桌说说你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列,并用数对表示”这个题目中解答过了。在课的总结延伸阶段再出现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没有应有的效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提问设计应努力避免程序化,减少对记忆和常识考查,而应努力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的问题。

误区四,情境设计支离破碎,活动组织简单堆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情境设计和活动组织都应该是为数(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6页)学方法的获得服务的。但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单纯、片面追求情境设计的多样性和活动组织的丰富性,却背离了为数学教学服务的功能,最终使整个课堂的情境设计支离破碎,活动组织简单堆砌,整个课堂缺乏应有的主体。

事实证明,教师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数学方法的获得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的情境和组织的活动才是有效的。

当然,在这里,笔者基于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把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所有误区“一网打尽”,而只能是“抛砖引玉”。笔者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和各位同行一起认真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努力探索教学的艺术,最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误区课件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