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现状与培养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媒介思维能力学科

张 萍

一、“跳跃性思维”的认识

1.“跳跃性思维”的定义

跳跃式思维是指一种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并再一步推而广之到其他相关的可能的一种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在部分资优学童或自闭学者身上很常见,而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这种思考模式更慢慢成为了主流。因此,现时对这种称呼有另一种叫法,叫做选单式思考。)

2.“跳跃性思维”的本质特点

跳跃性思维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它除了具有灵活、新颖、变通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以外,超越常规思维程序、省略某些中间环节是它的主要特征。因为任何思维过程,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通过科学抽象,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三部分,即出发知识、接通媒介和结论性知识。所谓接通媒介,即通过接通有关的联系,从而导出结论知识的那个(或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就逻辑思维而言,其媒介是概念形式的知识;就形象思维而言,其媒介是形象形式的知识。跳跃性思维省略的常常是接通媒介的部分或全部。它可以是横向跳跃,也可以是纵向跳跃,还可以是不同层面的跳跃。因此,可以说跳跃性思维是更高层次的发散性思维。

二、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跳跃式思维在过去一直都在学校被忽视,甚或被老师刻意压抑。当时的老师认为,没有因由的想到答案,会打击有序的思考模式,并养成学生寻求侥幸的心态。到后来随着批判式思考的提倡,教育界对这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以改变了应对方法。而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我们教师的认可、关注和研究。

三、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现状

“跳跃性思维”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上还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而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相关的论述少之又少。然而,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跳跃性思维”在小学生的思维表现中确实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大量存在。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思维的品质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跳跃性思维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跳跃性思维在不同学科上表现出的活跃性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所表现出的思维的跳跃性或许要比语文、英语等学科要多一些;而语文学科由于其涉及的内容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跳跃性思维则要比其他学科中表现得多一些,尤其是在进行创作、语言表达的时候。音、体、美、科学等其他艺体学科也有学生跳跃性思维的表现空间。当然,跳跃性思维的活跃性也是因人而异,因学生的思维发展、年龄特点等有迥然不同。

四、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同其他思维品质一样,跳跃性思维的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培养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跳跃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发散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所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时机

小学阶段是培养跳跃性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表现出以下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这段时间,如果引导得法,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均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也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

思维的跳跃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小学生思维的跳跃性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起点的跳跃: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跳跃:能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跳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1)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跳跃性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等。

(2)创造氛围,多方法、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跳跃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5.正确处理好跳跃性思维与“跳跃性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谓的“跳跃性语言表达”往往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前因后果”“断章取义”等语言来概括,表现在独立句子的表达上,往往因“缺少句子成分”被划定为病句。这也正是很多跳跃性思维的结果不被重视和欣赏的原因。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跳跃性思维与“跳跃性表达”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对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猜你喜欢
媒介思维能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超学科”来啦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