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2009-09-30 05:25冯海涛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树立信心个体差异

冯海涛

摘 要:对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学生的先天和后天因素两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因材施教,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主导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动机,通过树立自信心、暗示和激励等方法,使其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运动的自信心。

关键词:个体差异 树立信心 暗示激励

一、面向全体,注重差异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先天素质好的和后天努力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0%,身体素质处于中等的占70%而另外20%的学生则是对体育不很敏感或者反感同学。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要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面对的既是个体又是全体,学生们是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每一个班级,如果只采用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方法教学,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受益,而有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就难以贯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原则,不利于健康教育,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进。

对于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学困生,应该采取培植和发展利用的态度,力求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多法并用,同等关爱,共同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多。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起远远超过其他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我们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差异,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会学习,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他们可以得到发展的方面有充分的发展,为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不太被人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的是先天遗传、有的是后天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点心理或身体的缺陷,还有一些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困生。这样的人群在我们教学中也是存在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鼓励与帮助,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有这样一篇案例:一名刚刚工作的教师,学校要听他一节课。为了使自己上好课,课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初二一班的学生听说要听他们班课,个个都非常高兴。清点班级人数时,他发现多了一名学生,影响了对形的整齐。当他正在犹豫时,突然听到几个学生正在窃窃私语:“我们不要和某某同学分在一起,他跑不快。”于是他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不如把他剔下来,这样既可以保证队伍的整齐,又可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真是两全齐美。某某同学是一个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手脚残疾的学生,于是他被吩咐留在教室不要出来。当时,学生只是看了看他,没有说话。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学生们被带到操场上课时,却发现那名学生不声不响地站在队伍里,后面的学生还在不停催他回教室,他就是不听。而这位教师也是气愤地对学生说:“快回去!”只见那名学生的脸一下子红了,抿了抿嘴,两眼瞪着他,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然后低下头转过身,慢慢地、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教室。对于这名教师来说,当时他也许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轻率的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一样天真活泼的,充满朝气的孩子,不应该存在差异。教师与学生就是母亲与孩子,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上面的案例而言,教师的一个轻率的决定,却严重伤害了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可能影响他一生的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教学。如:跳箱、跳高等项目,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学困生群体大部分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自信心。他们对体育运动有一种恐惧心理,怕运动、怕累、怕脏、怕摔倒等等。其实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只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将永远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呢?

1.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自信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要有自知之明,就要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要充分的表现自我优点,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以增强信心。在找到自己弱点后,要设法补救,用适当的行动和措施予以改正,变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产生自信。对于学困生来讲根本就没展现自己优点的空间。通过这样一份案例来展现自己。毽子教学中的同质分组教学。同质分组与要求:把水平相近的同学分在一组,每组的要求各不相同。较好的组要求:增加动作难度像(五连环就是内盘、跳打,外盘、蹦踢、后压五个动作或是四连跳踢就是跳打、跳跪、跳踩和内外掏踢四个动作)。中档组的要求:能做盘踢(内盘和外盘)、蹦踢就可以了。较差组的要求:能够适当地加一些踢的动作,但挡毽子与踢毽子的动作要连贯。同质分组比赛是本次课的高潮,在较好的组内毽子就像跳跃的心灵在上下翻飞,学生们更是辗转腾挪迎合着翻飞的心灵在上下跳跃着。其他两个小组虽然没有较好组那样高难的动作,但也想方设法将毽子踢得上下飞舞,学生们也跟随着飞舞的毽子跳动起来。这时整个课堂都活跃了,是学生的心活跃了、跟随着跳动的毽子活跃了,就像是心灵在跳跃。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既找到运动的乐趣,又有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实教师就是用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强化学生对自己角色的认识,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立志成才。

2.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自信有适当的范围,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求发展,有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干了什么,再就是需要找准自己最佳的人生位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才智或特长来规划、设计,确定学生的努力方向,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增长其才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自信。记得上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课时,班级体育委员还没有确定,我将班级的队伍整理好。我问:“同学们,谁能勇敢站出来担当我们班级的体育委员。”有两个同学表现的特别积极,并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自我介绍,第一个学生戴着一副眼镜,看着蛮有学问的,但是声音小而且嗓音细。第二个学生声音洪亮比较结实。最后学生们选了第二个学生当体育委员。课后与第一位学生交谈发现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很善于表现自己。事后我和他的班主任交流了一下意见在星期五下午的班委会委员的竞选中,他以多数票获得了学习委员的职位。从这两名学生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班级的管理上又是十分默契的。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看清学生不可低估的自我观察与学习能力,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承认并赞叹学生思路的开阔,对事物惊人的理解和洞察力,毫不吝惜地去赞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在肯定中得到鼓励,在尊重中获得自信。

3.克服自卑感。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扼杀自己的才智。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化成给予鼓励,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信任,感受到教师给他的支持,就会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并很快从失败中走出来,勇敢地向前走。

4.以勤补拙,增强信心。自信来自勤奋,来自刻苦。要建立自信,必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开阔视野,积极与人交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会迅速捕获信息,并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更新自我。

自信心,是人们坚信自己的力量和抉择,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使遭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初衷不改,勇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

我们不苛求每一个学生都像伟人那样,成就一番宏伟大业,但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树立起最起码的自信心:我能行!并将教学中的差异度降到最小。

二、对差异群体中学困生的暗示与激励

教学中暗示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学环境,在不造成冷战、不发生对峙的条件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手段。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只要求被暗示者接受暗示信息,没有苛求,是一种没有批评的教育。因此,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与认可。我们常用的暗示有方法有环境、语言、行为、心理暗示等。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的学生,教师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暗示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情感。

1.语言暗示激励

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现的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爱说,让学生从成功感上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获得继续前进的推动力,如“你行”“你来试试……”“刚才,你总结得很好,还有什么补充吗?”等都是很好的暗示语言。在一次体操技巧课的教学中,一名女同学由于先天因素无法完成前滚翻的动作,躲到队伍的后面。学生们对我说:“她不行,她的腿蹲不下,大腿与身体是靠不拢的!”我对同学们讲:“我认为她可以的,她能行,要不试试,我们帮帮她好不好。”学生听到我这么讲,于是他们改变了对她的看法,纷纷过来帮助她、指点她。她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地帮助她,开始还是有些腼腆,后来她鼓足勇气经过多次的练习,终于成功地翻了过去。动作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已经向成功跨出了一步。

2环境与心理暗示激励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使学生烦闷消沉以至厌学。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某班学生小明的体育成绩非常差,而且很自卑。他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往,显得很孤僻。当老师发现他的反常情绪后,即在班内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要同学们主动邀请他加入,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负责帮助具有心理压力的学生,从慢慢地使他消除了心理压力,并逐渐变得开朗活跃起来。

其实还有几种暗示如:行为暗示、眼神激励、自我认识暗示在教学中也是经常用到。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暗示,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无论我们采取的是哪一种暗示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所有的暗示应该起到一种积极的、催学生向上的力量。反之,消极的暗示,如瞪眼、皱眉等,则会使学生受到伤害,感到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暗示”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于启发性,如果运用得当,一定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综上所述: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学困生是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学生笨,要鼓励,不要挖苦,要关心不要歧视,要爱护不要打击,当学生胆怯时,安慰他不要怕,老师和同学给你保护,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别担心,你一定能行等等。这些正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方式上,重要的是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从学生的自身来讲,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田径、体操、球类等各不相同,但能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得到补偿,体育教学要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此外,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便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客观的真理”强加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谢彬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体育部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案例分析——中小学体育》.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3.季浏主编.走进新课程丛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张利主编.新教育力丛书.《没有不上进的学生》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九州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凤川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树立信心个体差异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