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还历史趣味

2009-09-30 05:25资光华严素萍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师生

资光华 严素萍

【案例背景】作为不受重视的历史学科,学校总是不无例外的把我们的课都安排在下午。按照人的正常生理规律,下午时段特别是第五节课通常是学生身心疲倦容易瞌睡的时期。随着天气的日益转暖,这种昏昏欲睡的生物状态会表现得愈加明显。如何驱走侵扰学生的瞌睡虫,唤醒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直到这一天我才真正有所领悟。

【案例实录】天气仍然炎热,时间依然是下午。铃响了,教师大步迈进教室。教室里没有往常的喧闹,静得听到的都是学生的打鼾声。从讲台往下望,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趴在课桌上睡午觉。教师开始发话:“非常抱歉打扰大家的清梦,请大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新课。”简短的一句话似乎博得了他们的同情与信任。学生们自觉地将书本翻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章节(人教版)。

师:同学们,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洪秀全这个人吗?

生甲: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曾试图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他四度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生乙:洪秀全科举无望后,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并从中受到启发,创立了拜上帝教树起反清大旗,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

(就在学生以为自己对洪秀全事迹十分了解时)

师:其实,洪秀全的本名并不叫洪秀全,这个名字是他在创立拜上帝教时自己起的。咱们可以猜一猜他为什么给自己这样一个名字?

(学生的胃口逐渐被吊起,开始议论纷纷相互推测。)

师:咱们把“秀全”两个字拆开即“禾乃人王”,而洪秀全又是广东人,广东话里的“我”和“禾”的发音是十分相似的。因此,这两个字拆开的发音就是“我乃人王”,意思显而易见:我是上帝天父的次子,是派往人间的救世主。

(顿时,学生感到十分惊讶“秀全”这个名字有如此之深意)

讲到这,学生的情绪完全被释放出来了,他们既惊奇这个“国”字的写法,又感叹自己看书不够仔细。当然教师也不失时机的指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求学生日后阅读教材时务必仔细、认真。而学生上课伊时的疲态也早已抛到了云霄之外。

【分析反思】上述教学片段突出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本质的定位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注重创设师生和谐氛围。上课伊始面对学生的困态,教师并没有训斥和责骂,相反的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理解和一张笑脸,这在师生相视一笑间已经传递了彼此的人文关怀,创造了一种轻松而愉快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和谐是暂时的、相对的、不稳定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地把握这种变化,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当学生表现出对抽象条件不感兴趣时,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将话题拉入他们的兴趣范畴,引起彼此的共鸣,使师生的教与学再次回归和谐,推动了教学的进程,从而也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注重趣味教学。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有责任做好每堂课的“导演”工作,将历史知识由死变活,由静态变动态,由抽象变直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如上述中,利用洪秀全的名字大做文章既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东乡称王、永安建制等基本史实,又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从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而且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基本史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如今许多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都习惯称历史学科为“副科”,习惯性地将历史课设置在下午。那么,如何在下午这个学生容易困倦的盲区调动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便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上述教学片段中的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不愧为一种选择,但如何开展兴趣教学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更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师生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