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

2009-09-30 05:25寇德应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专业化新课程

寇德应

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界改革的一大主流话语,“语文教师专业化”一词也就凸显出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和亮点。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语文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

一、对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西方学者埃利奥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父一样是“伟大的传统专业”。视教师为“专业人员”。

高中语文新课程较之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力度更强、亮点更多、难度更高,所以相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能力,积极建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时不我待

1.传统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育中,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似乎很完美。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把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现代则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吐丝的春蚕”、“燃烧的红烛”,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要求更是非同一般。只要一听说是教语文的,必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提笔成文。否则你便不是一个很合格的语文老师。而且社会还把一些人的素质低下归罪于语文老师。从以上对老师的称呼和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给予了教师过高的地位和完美的要求。

2.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缺失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却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当我们面对一个医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怀疑过医生的水平,但很少怀疑医生的价值,恰恰是因为我们怀疑医生的水平才证明了医生的价值,它说明没有足够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可当人们面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的就是他的价值。原因就在于:一直以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受到怀疑,而其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语文成绩怎么怎么差,请教师提出建议,有什么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们能够说什么呢?我们除了开出“多读多写”这两味药,似乎再也没有其他良方。既然只是多读多写,谁不知道,要你教师干什么?为什么医生越来越“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果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三、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1.学习,再学习,是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台阶。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泛:既有传统文学经典,又有现代艺苑奇葩;既有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又有思想品德的培养提升;选材纵贯古今,囊括中外,除了常见的山水、风物、人情、世故、旅游、探胜、感怀、伤世外,还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时时要闻,政策评价,市场分析,经济预测等更是多不胜举。语文老师如果对上述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驾驭或者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难以给予学生深层次的感悟。博古通今,触类旁通的语文教师,能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深刻,收益无穷。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人生的真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2.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突破的重要方式。课题研究能锻炼人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意志力,提高人的学术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往往可通过参加课题小组或问题解决小组,观察同伴的教学,撰写教育叙事,参与教材和课程改革过程等方式。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才能从一个“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常规的方式。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肖培东特级教师也说:“当十年教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十年反思却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为了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必须不断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工作上的改进。因此,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4.课例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以“常态课例为载体”,同备课组老师组成实践共同体,以团队强调专业引领,促进教师行为跟进的研修模式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有效研修模式。比如同一课例,三次设计,三次讨论,三次实践,便于前后对比反思。其中教学专家的专业引领与教师的反思跟进是关键。是的,老师要想有所发展提高,单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缓慢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累积实践性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完成,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总之,在人们开始审视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学价值的时候,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使自己变成教学上的专家,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价值,才能受到学生的青睐,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认同。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专业化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