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的现状与思考

2009-09-30 05:25刘兴祥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老师

刘兴祥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指导——写作——批改——反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批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于语文老师来讲,作文批改也是最为头疼的工作之一,其投入之大产出之低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因而,对语文老师的作文批改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寻求作文批改的有效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

1.作文写作的周期一般都是两周一篇,学生作文收上来之后,教师能不能在两周内批改完成,能不能立即批改,严重制约着本次作文的有效性和下次学生作文能否及时进行。部分教师由于身兼数职(担任行政工作或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又加上在批改用时上,一篇作文的批改需用时3~5分钟,50本作文就需要将近2个小时,因此,作文批改要么就草草收场,要么就形成了积压现象。

2.从作文批改面上讲,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语文老师因为领导检查要求“刺刀见红”,所以都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而对于“精批细改”这种更为有效的批改方式,很少有老师采用,即使有,也是“星星点灯”,寥寥无几。

3.从作文的质和量上来看,部分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每学期7~8篇的作文量,不自觉地就忽视了作文批改的质量,更有甚者一次让学生写2~3篇作文,来应付各种检查。这样的情况下,作文批改也就变成了“错别字纠正”练习了,作文批改的实质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谈不上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意义了。

4.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采取的是“一人独立批改”,而“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利用网络与学生一起批改”等批改方式则成了教师的“柏拉图”,现实方式与理想方式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满负荷、超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这些理想的批改方式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尽管有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批改的愿望,有放手让学生互批互改的想法,但实现这些愿望基于时间精力以及上级检查的制约,结果只得“一人独立批改”了。

5.语文老师都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与教师作文批改之间有很大关系,但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看重的不是老师的评语,而是分数,因此,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作文批改,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作文批改也就成了一种高耗低效的劳动。

二、对作文批改的一些思考

1.作文批改是手段还是目的

对于作文批改,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存在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作文批改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为了完成语文教师的分内工作,或者因为“不批改学生和家长就会有意见”。他们仅仅拿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满足于日复一日的机械性劳作,把作文批改作为一种目的而已,严重缺失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所以,现实中,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埋头耕耘在作文批改的田地里,并且对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劳作缺乏深刻的反省。教师的作文批改充其量只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手段,而学生能够自主作文并具备自我修改、完善作文的能力,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

2.理想的作文批改方式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的确,无论是“与学生面对面批改”还是让“学生互批互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对作文批改方式的创新尝试又做了多少。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我们能不能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我们的作文批改也就走上了一条高效低耗的道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