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2009-09-30 05:25陶桂琴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陶桂琴

新课程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值得我们反思总结。

一、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激发学生求知欲;

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4.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查、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举办演讲会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和呈现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等。设计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地理思维与训练,吸引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并尽可能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的学生持鼓励、赏识的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2)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3)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4)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3.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1)专题式讨论。

专题式讨论对于深入地探讨某一地理话题是十分有效的。

(2)问题式讨论。

问题式讨论是地理课堂中最常见的讨论方式。地理课堂讨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密切,大多是随着教学进程而提出的,并且具有问题的真正内涵,值得进行逻辑追问与原理探究(连问“怎么样”“为什么”)。

(3)思维操练式讨论。

思维操练式讨论是一种高级的头脑游戏的讨论方式,它往往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而在于锻炼脑子的灵活性、迁移性。思维操练式讨论的命题在现实生活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学生感到新奇、新鲜、有意思,容易被激起一种探讨的冲动。进行思维操练式讨论需要逻辑推理的过程,也需要直觉、形象思维的参与,同时聚敛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也会交错在一起,对培养思维品质是极为有益的。

(4)任务式讨论。

地理教学中的任务式讨论源自各种与地理相关的任务,讨论是为任务的解决“方案”而展开的。任务式讨论需要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集体探讨任务的性质、内容、特点,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与策略。

(5)反思式讨论。

反思式讨论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反思模式的倡导、创新思潮的兴起应运而生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多地被采用。反思式讨论是对传统理论、权威结论、标准答案的一种重审,常见的组织形式是自由辩论,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十分有益。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反思式讨论要运用辩证法,要有理论根据与实践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地理组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