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2009-09-30 05:25沃明明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启发性灯泡课堂

沃明明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可以应用课堂提问这一形式顺利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的,也就是说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来对提问进行优化,而使我们的提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知识呢?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意思是老师应该在不到学生愤懑之时便不开导,不到悱难之时便不提醒,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因此在教学中切忌不可提一些可不经思考就可以随口回答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比如:在讲生物进化证据的胚胎学证据时,如何让学生最终得出“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这样的结论。我设计的是先打出一幅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比较的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有鱼、蝾螈、龟、鸡、猪、牛、兔和人。问题一、图中的胚胎发育有什么共同点?这样一问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明显从图片中找出了所有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是有尾的,是有腮裂的,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再问这每一条共同点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非常轻松地就得出了这些生物都是由有尾生物进化而来,他们共同的祖先是生活在水中的,他们都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直接问学生,这些动物的胚胎发育有什么特点?如果是这样问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学生不知道你问的特点到底是指哪方面的。或者是: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胚胎是不是在早期都是一样的有腮裂、有尾、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呢?如果是这样问的话,学生就缺乏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了。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键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例如在讲《欧姆定律》的引入时,我直接拿出了一个由一节干电池、一盏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然后我问学生:现在我要增大小灯泡的亮度,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学生纷纷回答:1.再加几节干电池。2.用一个滑动变阻器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值等等。再问小灯泡的亮度变亮了,说明小灯泡上的哪一个物理量变大了?学生得出是流过的电流变大了。那么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所提出的两种方法中真正改变的又是哪一个物理量呢?(电压和电阻,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那说明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这样层层深入,针对课堂的重点,马上将学生引入到了课堂学习的中心,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底我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结果会和我的一样吗?)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迫切想要进一步控究的动力了。

再如在讲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我就问学生:冬天当我们的手冻得通红的时候,我们就会搓手或者将手放在嘴边哈气,搓手和哈气有什么效果呢?(手发热,暖和)

三、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首先难度要适度.根据心理学研究,如果所提问题太难,会使学生畏惧回答;太简单,又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即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的原则。例如在电学中经常出现的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的电路中,若开关闭合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你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这一类题目,而这一类题目也是许多女同学感到棘手的题目。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提问:1.灯不亮,说明什么?(没有电流通过)。2.灯上没有电流通过有几种可能?(断路或灯被短路)。3.若是灯被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应该是变大的还是变小的?(变大。而现在题目中给的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不可能是灯被短路了。)说明只有可能是断路了。那断又断在哪里呢?继续提问4.电压表有读数说明什么?两端有电压,说明与电源之间的连接是如何的?那说明整个电路断在哪里呢?经过这四个提问后,很多女生都很自然的知道了这类问题的分析过程。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最终实现有意义地学习。

其次速度要适度。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有些课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分配讲授新教材的提问时间。”每个问题提出后,至少要等3秒钟后才要求学生回答,让更多学生能主动又恰当地回答问题,既减少了卡壳现象,又提高了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多样的,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或更好地进行探究,所以教师的提问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注意一定的策略。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直接性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北仑白峰中学

猜你喜欢
启发性灯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灯泡创意秀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美在课堂花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