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探究能力 激发探究兴趣

2009-09-30 05:25陈学东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课堂教学

陈学东

摘 要:新版苏教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设计贴近生活,注重对学生化学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适宜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课堂教学;化学

探究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有效探究的核心。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融入到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学生探究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除了缺乏兴趣,探究能力欠缺和表达能力欠佳亦是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到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设疑激趣,营造氛围,引起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就大加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也可以讲述化学家探究的故事(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稀有气体的发现、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等),较为详细地展示这些经典探究所经历的过程和运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启发,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再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探究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电视、互联网、报刊书籍、实验、调查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围绕教学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要注意“适度、简明、生动”,具体就是以下几点:一是情境蕴含的问题应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的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跳一跳能摘得到”,否则,太容易了会使学生缺少成就感,太难了又会使学生产生失败感;二是情境要清楚、有条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个数,既便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又不浪费课堂时间;三是要注意呈现的方式,要利用各种方法增加问题的新奇度,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生活生产实际也离不开化学。从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际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学生感觉很亲切,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由“神七”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等引入燃烧与灭火;用录像“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引入水的净化;用“太湖蓝藻事件”引入水污染;用化妆品瓶、药品瓶、试剂瓶的标签引入化学式的书写;用flash动画《死狗洞》或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温室效应或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入二氧化碳的学习;用“安徽大头娃娃事件”和“水手病”引入蛋白质……这样做,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在亲身体验中对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带着兴趣走进探究内容,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从化学史入手,创设情境

化学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教学中选择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并将其进行简化浓缩,设计编制成课堂教学中富有启发性的材料,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模拟等手段再现化学家的探究过程,使探究问题在情境中自然诞生,引导学生进行假说、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让他们当回“化学家”,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指示剂的发现,可实验或动画演示波义耳发现紫罗兰花瓣沾上盐酸变红的事实来创设情境,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波义耳,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用哪些实验来证实你的假设?”……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与科学家的思维本质上是一样的,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再现各种化学变化,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例如用学生实验“灼烧面包、牛奶、蔗糖”引入有机物;用实验“检验汽水中冒出的气体”引入二氧化碳的性质;用化学小魔术“捉迷藏的米老鼠”引入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探究的兴趣非常浓厚,很想揭开其中的奥妙。

三、教师调控、指导探究过程

探究教学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会是意料之外的。教师应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安排学生的探究时间,把握介入和引导的时机以及介入、指导的程度,这是探究教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介入过早,学生探究不够充分,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太晚,学生会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课堂效率较低;过多的指导,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而指导不充分,又会使学生束手无策。特别是对于胆小的或内向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和提醒。另外,学生的思维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围绕探究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或相关认识,在必要时要给学生提供线索和辅助资料。例如有些探究学生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基础就不能继续探究,教师就要给学生以多种形式(如安排课前调查、实验、播放相关录像和动画或直接讲解等)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探究教学开展才会比较顺畅,路子顺了,时间也就用的少了。

案例:燃烧与灭火

(1)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问题1:你知道哪些燃烧事例及其现象?

问题2: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问题3:你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问题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

(在提出问题4之前,可让学生先点燃酒精灯或一枝蜡烛或划着一根火柴,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提出猜想)

问题5:刚才的三个条件是要同时具备还是只要满足其中一两点就可以发生燃烧?

问题6:“烧不坏的手帕”中,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起来?

问题7:从燃烧的条件看,怎样才能灭火?

问题8: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地灭火?

(2)当你身处火场时,以何种姿势逃生?按照我们的课前了解,一部分学生从消防宣传中知道应蹲下或匍匐前进,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我们在此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结语:总之,课堂实践表明,开展探究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提高探究能力;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走向高水平——与一线老师的交流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1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