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

2009-09-30 05:25张庆领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人文教育校园文化

张庆领

摘 要:大学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工科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各种原因,当前工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校园文化 工科院校 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泛指学校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是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而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陶冶大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主要就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教育就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时代要求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备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职业变换的频率越来越大,一职多能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也逐渐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单向型向综合型人才转变,当今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

其次,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构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一般而言,人文教育是教育人成为文明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通过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且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这些都不是自然科学所能担当的,而恰恰是通过人文教育、学习人文知识能提供的。

二、当前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当前工科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在工科院校尤为突出。这种学理工的不懂文、不懂艺术的状况,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工程应用型,其设置的人文课程以“两课”为主,这就决定了工科院校在发展人文教育上“先天不足”。此外,工科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多数是理科生,学校硬件设施包括图书资料也主要服务于专业教育,这些都限制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

2.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比较严重

南京某理工类高校曾经做过本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类大学生虽有80%以上的人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但其人文素质总体状况、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实际程度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不重视准确、深刻理解概念;不重视全面、牢固掌握人文知识;不重视课外阅读人文知识类书籍;不重视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较差、公共道德意识缺失、不懂得感恩等方面的事例在一些新闻媒体上也屡见报道。

3.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轻文,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求学概念。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只重视政治教育,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一些问题。人文教育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用急功近利的眼光难以理解人文教育的意义。不少高校教师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科技至上”的价值观。孰不知离开了人文科学关于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科学技术就失去了应有的评判尺度,就谈不上意义和价值了。

其次,生源问题。工科院校学生大多中学的时候是理科生,文科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一些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的人文基础没有打好。

再次,工科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量相对较少、学时较短,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国外大学普遍比较重视人文教育,以美国的大学为例,美国各大学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般占总学分的13%~25%,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美国研究、人类学、考古学、西方传统、政治科学、观赏艺术等十几个大类、100多门课程,学生必须从中选择8门课程,共72学分,占总学分的20%。而我们国家高等工科院校一向有重理轻文、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传统,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在教育效果上都显得比较薄弱,又没有其他方面的硬性措施加以弥补。

三、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从校园的制度文化方面,要端正办学思想和办学精神,充分利用选修和辅修制。

首先,端正办学与育才的思想,改革过去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建立起科技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新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教学体制,优化整体结构,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第三,适当多增设一些人文学科的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人文学科的学分才能毕业,调动学生学习人文学科课程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行辅修专业制,使部分学生在主修某一专业、学有余力的同时辅修人文社会科学,从而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有利于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科院校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社会培养以理工科为主兼顾其他需要的人才。例如:在校园内开展读名著、唱名歌、赏名画活动;开办各种学生文化走廊及固定的知识窗;设立读书沙龙、文化沙龙;建设学生文艺社团;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各类活动。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浓郁的人文氛围能使工科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素质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到升华。

3.举行定期的人文知识讲座或论坛

校园人文知识讲座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且在学生扩充知识面、了解学科与社会发展新动态等方面发挥着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讲座,有条件的话多邀请一些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讲学,营造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内容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讲座能烘托出一种炽热的人文氛围,激发和感染学生,使工科类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的煎陶。如南京某高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听取专家讲座,专门出台了“听讲座、得学分”的规定,并从文化素质教育专项经费中每学期拿出10~20万元用于文化知识讲座的各项支出,由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举办专题系列讲座。笔者就读的大学每个星期五都有“周五之夜”专家讲座,邀请本校或者校外的著名学者、教授讲解热点的时事问题或者学科前沿知识,在校内影响很大。

4.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而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它具有人员的流动性、院系交流的广泛性、组织的自觉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等特点。实践证明,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科院校要重视人文类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文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建立对学生社团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尽量对每个学生社团都配备指导老师,规范社团的活动,让社团为学校的院校文化建设服务。要建立对社团的考核机制,鼓励社团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文性质的文体活动,对组织管理规范、活动效果突出的学生社团进行奖励,对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开展活动不积极的社团进行批评整改乃至取缔。这就从制度上规范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因此,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升华,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欧尔峰,勒文强.工科大学应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甘肃科技纵横,2005.2

2.黄平,聂永江.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研究.江苏高教,2008.1

3.戴静.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黄悦.校园文化建设与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人文教育校园文化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