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道德教育不能遗忘的基石

2009-09-30 05:25葛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客观原因缺失责任感

葛红梅

摘 要:责任感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学校教育的失衡,社会风气的功利性影响,当今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弱化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关键词:责任感 缺失 客观原因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到罗彩霞案件中冒名顶替的王佳俊,从数不清的矿难、交通事故到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大楼的倒塌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责任感教育被极大弱化,我国公民个人责任、他人责任、社会责任被遗忘。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踏上社会之前的关键一站,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生教育的首要地位,强化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只有使学生具有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报效社会的责任感,才能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逐步推进责任感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感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师范类和职教类并存的五年制高职学校,有23个专业,近7000名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大幅度地调整办学结构,构建了“稳步发展师范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4年,一直在高等职业学校担任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对高职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极为关注。纵观我们高职学生在责任感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容乐观。

高职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积极进取的,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绝大多数学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并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高职学生责任感弱化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存在着对生活、学业无所适从,缺少归属感,无人生追求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待自身方面,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而片面宣扬“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另一方面,又表现得缺乏自信、自强、自主、自尊,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上缺少追求。

2.在对待他人上,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和宽容他人,缺乏爱心与合作的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时辽宁张雅的言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生离家出走、轻生、沉溺于网吧等现象,充分说明他们很少会想到自己的出走、沉沦、自杀会给父母亲人造成多大的痛苦,很难理解对他人负有责任。

3.在对待集体上,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不喜欢参与集体事务和活动,不主动履行集体交给的任务,不合群,不会主动关心和帮助集体的其他成员。班集体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迟到、早退,上课随意讲话、无故旷课等现象屡有发生,公然违抗校纪校规,无视纪律的存在。

4.在对待家庭上,重索取、轻付出。唯我独尊,只知索取,不知感恩,把父母的无私爱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分担家务,主动孝敬父母。

5.在对待社会和国家上,从内心对教育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厌恶教育,拒绝教育,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急功近利,思想浮躁,除了希望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高职学校学生责任感缺失客观原因探析

1.家庭教育的欠缺影响着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当代的高职学生,大多系“独苗”,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身上寄予着厚望。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增进和身体发育,对孩子放任溺爱,百依百顺;有些家长即使认识到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做起,缺乏正确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们必然淡化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还有些家长自身素质较低,对工作不负责任,马马虎虎,对家庭成员不负责任,不尽义务,对父母不忠不孝。这些不称职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只能使孩子成为胸无大志、光想索取、不想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平庸之辈。所以,在每年新生报到时,我们随处可见家长们为子女跑东跑西,忙上忙下,有的家长甚至要帮孩子铺好被子、打扫好宿舍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样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精神,只会接受爱,不会爱别人;只求别人照顾,而不懂关心、体谅别人,养尊处优,依赖性强,更谈不上责任心了。

2.学校教育的失衡影响着学生责任感的修炼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技能,轻视或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提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要扭转心灵的弱化这一人格弊病。思想工作方面,灌输式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加强。教学实践方面,学生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需要之间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考试成了目的,甚至个别学生为达此目的不惜铤而走险,考试舞弊。学生管理方面,管理工作者忽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常常处于对立面,容易滋长逆反情绪和破坏欲,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学校主体地位的确认。从几年前清华高材生仅仅为了好奇就用硫酸伤害无辜的狗熊,到马加爵因一语不和就拔刀相向,连杀四位同班同学,都说明了学校教育中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风气的功利性影响着学生责任感的践行

社会风气就是人们所说的精神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巨大的熏陶作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党内的腐败现象、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给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正发生着冲突和变革。如果从变革的社会实际生活中,特别是从市场经济新的利益关系中,考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就会得出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是有利于人们观念和道德进步的新结论。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发育还不完善,加上社会思潮中还残留着一些封建的、资本主义落后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实利经济,可能会使人惟利是图,以所获得利润的高低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可能会使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死灰复燃,从而滋生腐败,导致钱权交易。而在学校里对学生所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以是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是否为国家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现实社会环境的价值取向与学校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鲜明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学生在感受学校教育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限于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不能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认识和全面的分析判断,从而造成在人生观及价值观取向上的混乱。一部分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取向自我价值,追求个人功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当然,高职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也存在着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思想的不成熟,观念的片面性,自我意识的模糊,以及行为目标的不明确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他们虽然有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又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教育者,不但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明白学生的自身因素,因材施教,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将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提升到首要地位,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的社会意义,为了每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投身到学生情感教育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任玉华.《责任感教育刻不容缓》.《林区教学》.2008年第2期

2.樊宏伟,付梅莉,李玉荣.《在实习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石油教育》.2005年第5期

3.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魏贤超著.《德育课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注: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sponsored by Qing Lan Project)

作者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客观原因缺失责任感
教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民事、仲裁案件执行难的内因、外因及破解之道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