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打磨教育的“斧子”吗

2009-10-12 00:00李本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伐木斧子加薪

李本聪

有个这样的故事:约翰是一名伐木工人,他在一家伐木厂干了五年,老板却一直没有提拔他,也没有给他加薪。他心里颇有些想法,可找工作不容易,他还是留在了伐木厂。后来比尔来了,只干了一年,就被老板提拔了,薪水也加了。约翰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去找老板理论,问个究竟。老板告诉他:“你干五年的活了,每天是那样多,每年也是那样多。如果今天比昨天干得多一点,好一点,我们乐意提拔你,为你加薪。”

约翰回去,花更大的力来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仍然没有多伐木,这是为什么?他决定找比尔谈谈。比尔说:“我每砍完一棵树,会休息两分钟,磨磨我的斧子。”约翰一下就明白了。

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二三十岁的教师教高年级,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却倒过来教低年级。按理讲,传授知识,培养人是一种智力活动,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经验积累,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艺达到巅峰状态,形成一种好的教育模式。四五十岁应该像医生那样,正是承担重任,可以为教育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事实却不是这样,这究竟为什么?

你可以说是知识老化,你可以说是年龄老化,你也可以说是自己时间紧,任务重,无暇知识更新,但这些都不是理由。因为职业要求我们诲人不倦,你就必须学而不厌,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长流水,不像比尔一样“磨斧子”能行吗?

我们每天得做,和学生打交道,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如果我们确立了今天要比昨天做得好些,今年要比去年好些,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会去改革课堂,提高教学,每天都有向上的行动和改变,积小胜为大胜,我们的“伐木”成绩便会慢慢显著。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泥垒上去,追求的过程,做的过程就是“磨斧子”的过程,斧子磨快了,效率自然会提高。

我们每天得思,把教学中的问题,留下的遗憾想一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收获了什么。思考了,我们才会明白教育,体验教育,享受教育。只有经过反思,经过审视,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意义,这应该是更深一层的“磨斧子”。

我们每天得学,感受同行是怎样工作的,人家在教育的路上比我们走得远,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广泛阅读来提高学识,有文化积淀的阅读,这不但是教师职业需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的需要。在阅读中,我们的视野会开阔,我们的精神品位会提升,我们才能寻找到一池源头活水。

我们每天得研究,“究”的意思是追根溯源,想清事理。探究规律,寻找规律是研究;把问题解决得好些是研究;产生好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是研究。研究是永葆自己教学青春的秘方,不会做研究,你的教育生活永远只是些零部件,组合不成一台发动机。

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了,教育的“斧子”才会锐不可挡,我们的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教师才会越教越有力量,越教越优秀。

作者单位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

◇责任编辑:陈顺◇

猜你喜欢
伐木斧子加薪
树和斧子
加薪的秘密
焚诗记
树和斧子
跟踪导练(三)等
想升职加薪就别说这些话!
乔治和他的斧子
英国调查显示彩色服装有助于升职加薪
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