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和制汉语词的量化考察

2009-10-14 06:37张子如张艳萍
关键词:词汇

张子如 张艳萍

摘要:为了进一步考查现代汉语中源自日本的和制汉语词,明确其类别、特点及影响,运用语言统计学方法对这部分词汇进行量化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汉语中的和制汉语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与近代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关系紧密,其应用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现代汉语成功适应了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印证了语言的相互渗透性。

关键词:和制汉语词;词汇;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H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5-0161-04

公元二三世纪开始,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汉语词汇在日本大行其道,汉学逐渐普及,日本汉学家对汉字具有很高的应用能力,根据中国汉字创造出日本文字,而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汉字词汇,称作和制汉语词。和即日本,语就是词语、词汇,也就是日本制造的汉字词语的意思。

特别是明治时期,因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按照音译的平假名外来语表记法已无法满足当时的语言需要。明治时期的学者们在把握好这些新事物意义的基础上,借用汉字创造出大量新的和制汉语词。这些和制汉语词如“经济”、“文学”、“近代”、“权力”、“社会”等,表达近代社会特有的观念,遵循中国汉语的构词方法,只要改变发音,就可以原原本本当作汉语使用。这是它被汉语接纳吸收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近代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接受了表达新观念的和制汉语词时,就原样使用并带回中国,很快被中国社会接受,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一、流入中国的和制汉语词的分类

现代较权威的汉语外来词研究是高名凯、刘正棱所著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笔者对其统计后,发现源于日本的现代汉语外来语词汇469个,其中借用中国古籍中的词汇68个,和制汉语词401个。《汉语外来词词典》(1984年)中收录源于日语的汉语词汇892个。但这些词典中科技术语收录很少,如果把科技术语计算上,应该更多。实藤惠秀的《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中统计有784个源于日语中的汉语词汇,沈国威的《近代日中词汇交流史》等著述中也有收集整理。当然其中一些词汇因时代需要等原因已不再使用。从中国历史来分析,这些词汇几乎都是由1896年首批派遣赴日留学生传入中国并融入汉语词汇中的。

源于日语的词汇流入汉语的具体数目很难确定:其一,因为语言具有流动性,对语言的认知因研究者的见解不同而基准不同;其二,有些词语是汉语固有的词汇,到底是中国创造的翻译词汇,还是日本创造的词汇,很难界定。日本语法学家山田孝雄也认为日语中汉字词来源问题错综复杂,不能完全确定。综合上述几部词典和著述,分析一下流人中国的日语和制汉语词的分类。

关于分类,流入中国的日语词汇一般分为三大类:日本创造的汉字词汇,如场所、保健、美学等;借用中国古籍创造的词汇,如宇宙、学术、封建等;音译西方术语产生的词,如瓦斯、俱乐部等。本论文主要探讨和制汉语词问题,由于借用古籍创造的汉语词汇经过改造意义已经不同于古籍所用之义,所以把它们也在此一并讨论。下面根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所列词汇进行分类统计得出表1。

(1)明治维新前的和制汉语词。日本古代引入汉字后,一直到明治维新前,都利用汉字意义创造出日本的词汇,中国固有汉语中没有这些词汇,只是在近代传人中国。如场合、武士道、舞台、调制、大本营、道具、不景气、服从、取缔、方针、表现、化妆品、希望、交换、克服、故障、交通、距离、命令、身份、见习、目标、内容、处女作、话题、要素、入口、立场等共计102个。这类词是日本人在长期生活工作中创造出来的和制汉语词,其中“场合”、“身份”、“见习”、“取缔”等词是利用日语构词法创造出来的词语,在日语中按照训读法来发音。这类词在近代传人中国之前,汉语中不曾有过。

(2)利用汉字意义组合词语,意译西方语言,特别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术语。这类词汇基本出现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50年左右期间。这类词语如马铃薯、辩证法、美术、数学、体育、物质、蓄电池、索引、微积分、下水道、警察、义务、独裁、自治、法人、否决、方程式、共产主义、甲状腺、干部、反动、刑法、供给、政府、投票、特权、唯物论等共计299个。这类词是意译欧美语言的汉字词,基本都是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医学、艺术方面的近代词汇,是近代随着科技人文的发达而生成的新词汇。这类近代词汇大多由日本意译为汉字词,然后再传人中国。

(3)中国古籍出现过的、经过日本近代改造的汉语词汇。这类词语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经史子集中出现过,但含义与现代含义不同。当时日本为了翻译西方出现的新词语而借用了古汉语中的词语,只是赋予它不同以往的新义。近代回流中国时,也是被当时的留日学者按照日本词语含义介绍给国人,最后在汉语中也以新的含义固定下来,共计68个,如表2所示。

在上述经日本人改造过的汉语词中,有些词义与中国古代词义相接近,如学士、博士、封建、规则、交际、教授、政治、进步、信用、自然、投机、惟一等。但这些词语都赋予了近代意义,作为近代词语来使用。除此之外,如分析、意味、环境、机械、劳动、社会、支持、主席、主食等词语与古汉语中出现的含义相当不同,“文学、文化、文明、艺术”等汉字词也和古汉语中的意思不同。也就是说,上述词语已经不是古汉语中的词语了,而是赋予近代新词义的近代词语。

除了(1)(2)(3)举出的汉字词外,日本创造的一些接头词、接尾词也流入中国,如“——员”、“——化”“——性”、“——届”、“反——”、“超——”等。中国本身在19世纪出版的一些英汉词典如《英华词典》中,也录有“——论”“——家”、“——师”等接尾词,再加上日本传入的汉字接辞,使构成派生词的接词数目大增,自然也大大丰富了派生词的生成。现在香港的一些语言学家提倡应该引进日语的“营业中”、“准备中”等词,“——中”的用法,使语言更简便、凝练。

二、汉语吸纳的和制汉语词的特点分析

汉语吸纳的日语和制汉语词的领域多为专业术语。据统计,1880—1904年间,翻译日语单行本2 204种,其中宗教哲学方面的书籍98种(4%),文学288种(13%),社会科学697种(32%),历史地理257种(1l%),自然科学267种(12%),应用科学396种(18%),其他201种(10%)。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社会科学占最多,达到总量的三成以上。由此也可推断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和制汉语词流入量最大。

经过对表3、表4中1 270个外来词项目的分类,比较外来词总数第一、二位的源于英日语的外来词发现:

(1)源于英日语的外来词在领域上有所不同。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多为币制、度量衡、医药、化学、动

植物学等项目。而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多为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领域。关于度量衡,虽说追根溯源来自英语,实际上先由英语翻译成日语,再由日语引入汉语的例子很多。其中日语中很多现已不用汉字词,而转用音译平假名词,如“米”(メ—トル)等。

(2)医学、药学用语源于英语的词汇量多于日语。因为近代之前中国医学已经确立了“中医”、“五脏六腑”等医学基本概念、用语,日本的相关概念用语,借用自汉语。欧美医药学出现新的知识、事物时,才需要翻译一下,所以数量较小,直接译自英语,不需再经日译。

(3)化学用语方面,外来词源于英语远远多于日语。仔细比较收录的外来语,就会发现来自英语的与来自日语的词汇在范畴上有所不同。日语的都是“化学”、“无机”、“有机”、“周期”等化学基本概念用语。而英语的却大多是“阿摩尼亚”、“尼龙”等表示具体新事物的词语。这些都是音译词,现代日语也都使用片假名表记。

三、和制汉语词对汉语的影响

分析现代汉语中和制汉语词,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汉语中的日语借用词主要来源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意译西方科学术语而创制的和制汉语词,占到日语借用词的一半以上。

第二,汉语吸纳的日语和制汉语词的领域多为专业术语,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和制汉语词流入量最大。

第三,与英语比较,源于英日语的外来词在领域上有所不同。来自英语的多是医药学、化学方面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而来自日语的多是表示基础概念类的词汇。

上述结论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些日语借用词汇的时代特征:即主要是明治维新前后创制出的词汇,适应时代需要,与近代社会、科学、技术有关。

至于词义方面,这些从日本传人中国的词汇,大多数在词义使用上与日语原义相同,但有些却与日语原义有些出入或大不相同。参照权威词典,稍举几例进行比较。汉语词义众所周知,在此只介绍日语词义。

经理:会计事务。

检讨:研讨。

引渡:交给,提交。

取缔:管理。

批评:(对事物的)评价。

运动员:从事政治或慈善事业的人。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有些词语虽然词性相同,但中日在词义上存在一些差别。

当初传人中国的词语中,有些已经不适用了。如“物语”、“写真”、“万年笔”、“放送”等。不过有趣的是,现在“写真”“物语”等词又再次出现在年轻人群中,“写真”一词已载入《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

以上数据说明,近代传入中国的日语和制汉语词,已经完全融入汉语词汇世界,我们日常使用时,丝毫感觉不到它们是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反而深信它们就是纯粹的汉语,因为这些词语的构词法都是遵循汉语语法规律的。这进一步说明日本明治期间创造或借用汉字词的日本知识分子其汉学功底之深厚,最后又因中国近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被留日学生引入汉语,融入汉语世界,也印证了语言的相互渗透特性。

四、结束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大批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他们在促进中日社会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将一些日本词汇带回国内。如“人气”、“欧巴桑”、“寿司”、“铁板烧”、“照烧”、“新干线”、“过劳死”、“卡瓦伊”、“卡拉ok”、“新人类”等,其中大多为和制汉语词。另外,“族”、“屋”等汉语词素,经日语的借用后,意思发生一些变化,如今又流回国内,形成“上班族”、“暴走族”、“追星族”、“精品屋”、“发屋”等时尚词汇。

反思近代这段词汇变革的历史,笔者认为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应该对一切有益成分持开放态度,这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汉语言,增强汉语的生命力。日语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使它适应了近代形势的发展,满足了现代科技的需要。汉语在发展中也要不断吸收有益成分,才能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国际化趋势,并同时推动汉语国际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词汇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运用高级词汇,提高作文得分
图辨词汇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带“HAVE”的表达
所暴力行为
面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