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方厂(外一篇)

2009-10-14 05:02徐宜发
鸭绿江 2009年10期
关键词:动车组列车生产

徐宜发,生于1949年10月,河南长垣人。1968年毕业于郑州铁路司机学校,历任机务段司炉、副司机、司机、郑州铁路分局秘书、郑州机务段党委副书记、副段长、党委书记、段长、郑州铁路局纪委副书记、郑州铁路分局副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局长,现任郑州铁路局调研员。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著有散文集《我心永恒》《我的太阳》,其散文作品常在全国报刊发表。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方厂”即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就是现在我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始建在美丽的青岛市四方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长了都习惯了,尽管现已改为公司制,我们依然亲昵地称它“四方厂”。

四方厂应运于胶济铁路的出现而诞生。1900年10月,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时兴建了四方厂,主要从事蒸汽机车、铁路客货车辆的修理和组装。新中国成立后四方厂回到人民手中。经受严冬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昔日做牛做马的“四方人”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950年8月,新中国即将迎来第一个国庆节,工厂决定利用现有的机车零部件和原材料,修复、组装一台ㄇㄎ1型蒸汽机车向国庆献礼。全厂职工热切配合,日以继夜忙个不停,9月底这台被命名为“国庆周年”号的蒸汽机车整修一新,为国庆一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紧接着,四方厂集思广益,大胆创新,把生产制造火车头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52年12月我国生产的第一台“解放型”2121号蒸汽机车就诞生在这里,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认识四方厂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那年,我出任郑州铁路局副局长,主管机车车辆业务,第一次走进四方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他们主要生产“东风5型”内燃机车和传统的铁路客车车辆,大多都集中在四方生产区,新开发的棘洪滩生产区正在建设之中。前几天我和“卫华起重”的常务副总裁俞有飞前往青岛考察,又一次来到四方厂,亲身感受到了这座百年老厂的飞速变化。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步伐,四方厂由传统的铁路机车车辆生产,逐步转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动车组列车生产,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形势变化,产品转型,挤在闹市里的四方生产区早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占地面积74万多平方米的棘洪滩生产区已成为他们发展新技术的生产基地。进入新厂区,造型别致的办公大楼展示了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新形象,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江靖,副总经理张在中、赵家舵和其他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四方厂走过的路程和发展战略。四方厂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凝聚了几代人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分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走进生产车间,新型的钢结构厂房让人耳目一新,一台台新型设备正在按照人们的指令完成规定动作,紧张有序,井井有条,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在转向架生产车间,新造的动车组列车转向架排列得整整齐齐,看上去结构简单,其实工艺精细,表明我国动车组列车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赵家舵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新生产的运行时速可达3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的转向架,很快就要组装成车进行各种调试了。四方厂是我国较早开发动车组列车生产的工厂,2006年9月28日,我专程从郑州赶来参加全国铁路工作现场会,工厂生产热火朝天,一列列新造的运行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整装接受与会人员的“检阅”。后来它们很快投入运营,并在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铁路大提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方厂领导思路开阔,技术力量雄厚,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在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行时速达300公里的电力动车组列车,并在2005年12月接受了60列480辆动车组的生产任务,在我国铁路发展中发挥了“火车头”作用。短短三年时间,四方厂从制造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到生产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大跨越,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今日四方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们边看边聊,赵家舵告诉我们,四方厂坚持把市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那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紧张施工阶段,铁道部给四方厂下达了生产新型进藏列车的任务,江靖和公司总经理王军带领有关人员立即组织研究开发,要用新一代成果向祖国人民汇报。进藏列车不同于一般列车,是行走在高原高寒地区的特殊车辆,必须满足各种条件的需要。他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终于制造出适合行走在雪域高原的进藏列车。2008年中秋时节,我从西宁坐着火车去拉萨,列车工作人员特意告诉我们,这是青岛四方厂生产的进藏列车,紧接着又详细介绍了列车功能与特点,我听着打心眼里高兴。列车色彩协调,运行平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首设制氧系统,运行中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向列车内提供足够的氧气,列车在海拔五千多米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上运行,车内氧气充足,人们没有丝毫异常感觉;绿色环保的独特设计让列车车辆首次实现了“零排放”,确保运行途中无污染;高可靠性的电气系统,使风雪弥漫或低温高寒都不会影响列车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特有的防紫外线、防风沙措施,更加提高了旅客乘车旅行的舒适度。雪域高原列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获得了全国铁路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方厂就是这样,坚持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我国铁路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车间我们看到,自动切割机正在按照指令切割合金板材,在计算机控制下切割的成型板块几何尺寸与设计图纸丝毫不差,合格率都在100%,机器完成切割后自动转入下一道生产工序。这是一条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从下料切割到焊接成型全是由计算机控制,操作人员只需在不同的岗位上,把设计数据准确输入到微机里,那些生产设备就会服服帖帖按照人的旨意质量良好地完成任务。现在的操作人员不仅要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微机和现代化技术,这是四方厂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不锈钢结构焊接工序上,我们看到只有一位操作人员操纵着“机器手”执行焊接指令,焊接点大小一致,距离匀称,质量可靠。我知道不锈钢焊接是一种特殊工艺,只能点焊不能铺焊,电弧温度必须适中,靠人工焊接很难达到技术要求,有了“机器手”参与不锈钢焊接,质量就有了可靠保证。技术发展、科技进步为四方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靠密密麻麻的线路传递信号数据的,如同人体的神经系统不得有任何差错,车体布线任务更需要那些技术精湛、干活儿精细的员工承担。在现场我们看到两个技术熟练的女工,正在专心致志地在标有数据的图板上布置线路,赵家舵说这是模板布线。现在车体布线的方式较之过去有很大改进,过去在车上,现在是在车下,在固定的模板上先按一比一的比例把线路布置到位,然后整体迁移到动车组列车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很大提升,标志着我国动车组列车生产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赵家舵毕业于兰州大学,在四方厂工作了二十多年,对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都十分熟悉,每到一处他的讲解都如数家珍,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四方厂的动车组车辆组装车间是新造的钢结构大厂房,约有7700多平方米,采用气垫运输、高架台位流水作业的操作方式。偌大的厂房没有轨道线路,地面平整光亮,车辆运输全靠气垫承载移动,这是我国铁路车辆生产的一大进步。2001年我到德国考察高速铁路,在慕尼黑“ICE”动车组列车维修中心,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气垫运输作业,这种方式运转灵活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我心中盼望我们的工厂也能尽快用上气垫运输。没想到短短几年后,气垫运输就在青岛四方出现了,四方厂的巨大变化催人奋进!

四方厂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个个研发和生产的成果。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线,我们看到员工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组装新型的城轨车辆。这座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的崭新大厂房堪称一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员素质,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环境。2003年四方厂以良好的信誉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拿到了广州地铁项目订单。2005年底四方厂成功研制的我国第一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在广州投入运营,新颖的设计、可靠的质量、环保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受到广泛好评,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2006年5月,四方厂又签约为北京1号线和4号线生产336辆地铁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占有份额进一步拓展扩大,成为我国该领域的骨干企业。

技术无国界,产品销海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四方厂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把目标锁定在世界一流水平上,严格按国际化标准经营,紧跟行业尖端潮流。他们扩展对外技术合作领域,先后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提升机车车辆开发制造水平。这些年,他们生产的机车和动车组列车远销亚、非、南美等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缅甸、纳米比亚、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设立了售后服务站。在激烈的竞争中,四方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了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持续增长的趋势,树立了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

四方厂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旧貌变新颜。新中国成立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四方人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今天的四方人更加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明天的四方厂会更加绚丽多彩壮丽辉煌!

韩国朋友来到我家乡

没想到我的博客也是韩国朋友经常光顾的地方,有的作品还被他们翻译并刊登在韩国杂志上,他们也从我的博客里了解到了我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前几天,韩国铁道施设公团驻北京代表处的首席部长许相元来到郑州,特意提出要走访我的家乡河南长垣县,我作了妥善安排并陪同前往。

许相元是我2006年随中国铁路代表团考察韩国高速铁路时结识的一位韩国朋友。这些年他常驻中国,学会了一些汉语,我们之间可以用汉语做一些简单交流,但他的汉语表达能力远远不如听力,外出总是要带着翻译,否则交流还是会受到影响的。这次许相元带着翻译方一钒来到郑州,当天下午我们乘汽车沿着高速公路直奔长垣。

长垣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生活的一片故土,过去贫穷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我的父母为生活所迫,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到郑州闯荡。儿时的我随母亲回家乡每次都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到长垣,现在方便多了,郑州距长垣只有130多公里,全是高速公路,途经开封跨越黄河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边走我边向他们介绍中原历史文化,讲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讲官渡大战的历史典故,讲古都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讲举世闻名的黄河故事……我讲这些时韩国朋友都像听天书一样木讷寡言,而车驶上黄河公路大桥时我指着远去的东流水说:“这就是黄河,我们这一路都是在顺着黄河走,现在要跨越黄河了……”许相元听到“黄河”二字,显然情绪上有些激动,随即用生硬的汉语回应了一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他的动作和面目表情上看他很想让汽车在大桥上停一下,好好看看黄河,我考虑到汽车在桥上不能随意停留,没有叫司机停车,但答应他返回时找一个适当的位置稍作停留,让他们站在那里亲身感受黄河的博大胸怀。

过了黄河不多一会儿,我们的车就到了通往长垣的高速路口。入口处整整齐齐排列着一台台装满起重机械的汽车,等待上路驶往四面八方,其中大多都标有“卫华起重”的字样。我告诉韩国朋友,长垣是有名的“起重之乡”,改革开放后这里的起重机械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在全国起重机械市场上占有半壁江山。“卫华起重”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很了不起的民营企业,目前拥有员工五千余人,累计占地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亩。卫华集团规模宏大,技术先进,质量上乘,产品远销国内外。我的简要介绍引起了客人的极大兴趣,许相元不仅在认真听,而且在用心记,并不时地提出一些起重专业的问题,我都一一作了回答。车很快驶入了长垣城,宽敞的柏油大路笔直平坦,新型的住宅小区和高楼大厦矗立大道两旁,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我骄傲地对客人们说:这就是长垣,这就是我的家乡!

到长垣肯定要到卫华集团。卫华集团是董事长兼总裁韩宪保一手创办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二十余年来他和他的伙伴们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从一个专修电动葫芦、千斤顶的手工作坊,到如今发展成了一个能生产起重量近千吨的庞然大物、产品品类齐全、技术含量高的大型企业。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过的是一条成功之路,辉煌之路!

卫华集团办公大楼高高耸立,进入大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镌刻在显示屏下面的是韩宪保的精辟之言:“打过一次交道,便是永远朋友。”展示了卫华集团的一种新的理念。接待室里经过简单的相互介绍,在韩宪保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生产厂区。这里一派繁忙景象,一拨拨儿员工来来往往忙上忙下,一台台新造的设备正在装车,一辆辆满载的大汽车整装待发……我来卫华集团多次,这里从未冷清过,都是热热闹闹,给人以蒸蒸日上的感觉。

大企业就是有大气魄。这是一座占地面积104亩之多的钢结构大厂房,集下料、卷筒、焊接于“一身”,集约化,多功能。来到这里,韩宪保如数家珍地向客人们详细介绍了卫华起重的生产过程,和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现在的卫华集团将微机技术普遍运用于生产中,生产效率大有提升,产品质量大有提高,生产成本大有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大有缓解。下料切割机是计算机控制的,员工只要把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输入电脑,接通电源,切割机即可行走自如自动切割,合格率为100%;大型卷板机是计算机控制的,75毫米厚的钢板躺在上面服服帖帖,很快成为筒状,等待下一道工序加工;焊接机是计算机控制的,偌大的生产厂房只见设备不见人,处处焊花飞溅,五彩缤纷,犹如一朵朵绚丽多彩的礼花在绽放;车、铣、刨床是计算机控制的,输入数据它们就会忠实地执行指令,准确无误地加工好每一个零部件。每到一处韩总都要向客人详细介绍。方一钒的一段翻译之后许相元连连点头表示完全明白,并饶有兴趣地插话问到卫华集团的技术发展情况,韩总作了详细回答,首席部长对卫华集团的技术成果表达了赞许之意。我曾到欧洲考察过西门子公司的电力机车生产情况,卫华集团的生产设备与格拉茨机车转向架专业生产工厂使用的设备,同在一个技术水平上。换句话说,卫华集团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卫华集团坚持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在长期的实践中,韩宪保深深体会到,企业生存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年来,他们与郑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科研部门联姻,与德国玛格、西门子、日本住友、芬兰科尼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探索研究新技术,为企业发展助推。他们不仅设立了完备的技术发展中心,而且还建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先进的检验测试手段,让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在已经被“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卫华集团技术检验测试中心,韩宪保向韩国朋友详细介绍了试验技术和各种试验项目,并陪我们到各部门考察了试样加工、冲击试验、红外分析、无损检测、金相分析、拉力测试、化学分析等专项检验,一切让事实说话,一切靠数据决策。首席部长充分肯定了卫华集团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求实的精神、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展示大厅,许相元详细询问了各种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参数,对卫华集团取得的成果给以高度评价。

现场考察结束之后,韩总代表卫华集团与韩国朋友亲切交谈。大家谈过去,谈现在,谈将来的发展,憧憬美好未来。会议室里宾主双方谈笑风生,情真真,意切切,气氛热烈友好……

责任编辑 牛健哲

猜你喜欢
动车组列车生产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穿越时空的列车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