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老白话”的写作

2009-10-14 05:02聂鑫森
鸭绿江 2009年10期
关键词:王充闲书白话

聂鑫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曾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发表过各类作品约八百万字,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共四十余部。二十余个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荐介到海外,出版过英文小说集《镖头杨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金盾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十一、十二届“百花奖”、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首届“吴承恩文艺奖”及其他文学奖。

《鸭绿江》编辑部缘吝一面的文友忽来电话,说我发在该刊今年第四期的散文《无暇居随笔》获了个小奖。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半老头子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说明脑子还没有呆笨,生命还在动弹着,这就很好。

襄助这次散文赛事的,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企业与刊物联姻,可见他们具有阔大的文化视野,互利互惠,干的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很让人钦服。

从事文学创作数十年,自感还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之类的文学书,古今中外的,读过不少。但尤爱读那些“闲书”、“杂书”,举凡逸闻掌故、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天文地理……皆兴趣盎然地细读,家里的藏书中此类的书不少。这类“闲书”、“杂书”,见性灵、学识,多是作者信手而撰,心态安详、静穆,文笔生动、跳脱,不求轰动于世,没有太多的功利目的,无非自娱和娱人,这就很值得借鉴。

在散文的文体上,我喜欢那种文白夹杂、书卷气很浓的“老白话”(孙郁语),不那么直,也不那么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执这种“老白话”文体的先贤不少,鲁迅、周作人、沈从文、俞平白、闻一多、唐弢、郁达夫、郑逸梅……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诗、词、曲的余风流韵,可以看出作家深厚的学养和鲜活的精神。现当代作家中,北京的汪曾祺、辽宁的王充闾,当然还有其他人,把“老白话”遣排得妙趣横生,每每读之,口有余香。

我曾有幸与著名散文家王充闾一起参加过一次笔会,他的儒雅、祥和与渊博,既体现在他身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化散文中。蒙他美意所赠的散文集《面对苍茫的历史》,不但视野广阔、思想穿透力强锐,而且处处闪烁学术的光芒,行文庄重、从容、睿智、灵动,是我常翻常读的佳书。十年前,我在赠他的一首七律中,开头两句便是“苍茫历史乱云流,尽被江、庾大笔收”,很可说明我的景仰之意。

至于拙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且用一句俗语作结:“活到老,学到老。”

猜你喜欢
王充闲书白话
酷爱学习的王充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无事读闲书
弟子规·出则悌(七)
王充路
静静地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
浅论王充人性论非“性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