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2009-10-15 06:14李书文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李书文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静听为主,但多数教师也经常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比如以背课文的提问方式、考察知识点的方式等,这些提问的方式多是以考察所学内容为目的,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缺乏理性思考的含量,并没有将适合教学的有效的提问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提问方式虽然简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当时的教学质量,这说明我们的课堂需要提问,更需要一些有价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提问。在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还需要更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状态。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提问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有些教师课堂提问在质量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1.有的教师经常盲目提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明白了吗?”等根本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有的教师的课堂提问还仅限于知识检查性的提问,新授课上仍然是教师一言堂。

3. 提出问题不给学习思考回答的机会,教师自问自答。

4.有的教师不善于提出有梯度的问题,提出问题过难给学习造成障碍。

5.缺乏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针对上面的一些现象,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克服的。

一、避免提出“对不对”?“是不是”?“明白了吗?”等没有必要的问题

一些教师往往习惯在陈述一些知识后带上一句“对不对?”或“是不是?”其实这些看似问题的语言并不是对学生的提问而是教师的口头禅。因为教师所陈述的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对的,对于学生来说无需回答,也没有判断的必要,只要回答“对”就可以了,教师经常提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形成对问题听而不思应付作答的坏习惯,因此像“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语教师要绝对避免,可以将教师陈述变提问学生让学生解释。

有些难于理解的知识,老师讲解过后,教师经常问一句“明白了吗?”其实这样的提问也是没有必要的。听不明白的同学可能不好意思说,即使自认为听明白的同学也可能仅是听明白了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此时最好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同类型或更高层次的提问或问题让学生解答,检验学生理解掌握情况,掌握得好可以继续下面的内容,若理解掌握得不好可以继续分析。

二、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解决核心内容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了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温故而知新,以旧启新,体现了知识的迁移,但对于新授知识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师一言堂,缺乏有价值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造成的结果是启而不发,这对于新知识的教学造成障碍。所以,新课教学,尤其是重点或难点内容更需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引导学生理解。

三、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避免教师自问自答

有的教师虽然能提出一些有助于教学的问题,但因为害怕学生不会回答或答不到点子上,往往喜欢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回答的机会,认为省时省力,结果致使学生干脆问题也不听只听教师的分析,更激不起学生的思考,还会养成学生懒于动脑思考的坏习惯。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任何起色。因此教师要放开手,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让学生各抒己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四、设计阶梯性问题化难为简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问题太容易了,难以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和生成新的认知;问题太难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脸茫然,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沉闷。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解问题,使问题呈阶梯状呈现,给知识之间搭好桥梁,降低问题的难度。这样既可以使知识条理化,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兴趣,使知识变得更明朗,理解起来显得更简单一些。

五、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些时候,我们能提出有助于教学的问题,但忽略了对问题作及时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说“对”也不说“不对”,使学生陷入迷阵,对问题的答案模糊不清。要做到有效教学,不仅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要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学生作出积极的评价,积极肯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才会落地有声,收到实效。

六、如何做好有效提问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生思维的激发需要教师有效的艺术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是简单地寻求一种答案,而是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如电磁铁一课,课堂开始,以投影形式放映电磁起重机将垃圾分类,随时将铁钉、铁块等吊起和放下,创设情景,为学生想问埋下伏笔。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随时将铁钉、铁块等吊起和放下而永磁铁不能呢?学生有了问题自然也就产生了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产生,达到了学生“想问”的目的。

2.提供机会使学生善问,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老师可以做以下实验:瓶子吞蛋、气球吊起瓶子、两个试管套起内管向上运动、覆杯实验。做完实验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交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试着自己说出答案,给学生思考善问的机会,起到问题意识激发探索精神的目的。

3.精心设计使学生会问,如讲重力及重力方向时,讲完重力大小后由学生自己探讨重力方向,设计场景:将手中的书高举放手观察结果,再将其它一些物品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结果,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就会问自己:什么力使它下落?这个力的方向如何?

总之教师有效提问的着眼点应放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