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2009-10-15 06:14史树全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注意力生物探究

史树全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发展需要。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初一学生已在小学科学课、阅读各种书籍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物科学知识,加上学生的自负心理,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充满自信。面对一群充满自信的孩子,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保持下去,为以后的教学铺平道路。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知,让学生期望得到他人(包括新老师和新同学)认可的心理得到满足。对于同学的发言教师应带头给以热烈的掌声,使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当然,生物界有无穷的奥秘,教师要适时抛玉引砖,介绍生物的奇闻趣事,介绍生物科技的重大发现重大成功,提示也生物科学有关的生活现象,把学生展示的零散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想知道得更多,将进一步学习探究生物问题的种子埋在他们心中:生物界无穷的奥秘让他们新奇,科学家们的伟大发现历程让同学们向往……第一节生物课上,老师更多的是聆听,是赞赏。通过第一节课,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勾起了学生发现与展示自我的欲望。

巧妙设计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教师的导言有趣,知识的引入巧妙、自然合理,令学生耳目一心瞬间就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教师几句幽默的富有智慧的语言,就能迅速感染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愉快、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相反,过于单调的直白无疑是一付“催眠剂”。在学习“骨骼”一节,设问没有骨骼的支持作用,人将会是什么样子?答:“提起来是一串,放下是一堆”。引来学生会心的笑声,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就会凝神静听。在学习“蒸腾作用”一节时,教师由自然现象设疑:在没有风的早晨,植物叶尖上有许多小水珠,水珠是谁泼上去的呢?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会往高处流呢?一步步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在学习“条件反射的形成”一节时,用曹操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引入。有趣的故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导入。多样的导入形式保证节节都有精彩,课课都吸引着学生,调动着学生。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第学习。

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于一点的时间是有限的,长期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而教师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合理的学生活动组合,使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随着教师转移,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一种学习转到另一种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宜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我在“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一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提示给学生检验各种营养成分的试剂,由学生思考设计检验方法,并亲自操作,检测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使学生进行自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易于形成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采用情景教学,向学生展示发霉的面包、发馊的稀饭和变质的牛奶。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设问: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共同收集整理资料,证明自己小组代表的营养素的作用最大,为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而认真听取其他小组发言,同时获得是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知识。学习中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始终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保证实验的开出,并能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尽量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家庭实验,给学生多动手的机会,实验的安排应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下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如《单细胞生物体》一节的新授课,因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课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形成深刻的印象。

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还要不断加大情感投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提出期望、表扬、激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利用究语言的艺术性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语言要精炼、生动,有节奏并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理想。教师提出问题要贴近生活实际,以学生在以往经历中想了解而未了解、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源泉,教师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注意力生物探究
让注意力“飞”回来
设问引导探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阅读理解两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