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探析

2009-10-15 06:14杨建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全面转型,笔者结合本地区的教学情况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中学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已经全面展开,中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衔接阶段。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课程学习方式的自主性都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对整个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及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充分发展的人健康积极的面对社会的选拔和社会的、自然的一切挑战,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现代教育的价值转变必然导致教育目标重建,而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现代教育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不再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执行者和接受者,更是语文课程的创生者和开发者。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确立新的教学内容观。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已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相当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研究能力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任务。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课程在实现其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1.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改变专业面过窄的状况;克服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思想。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设置了8个学习领域,语文是“语言与文学”领域的一个科目。新的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共10个模块。每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修满必修课10学分,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最低要求,这样改变了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具有学科方面的相关性,又具有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2)课程功能的发展性。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形成高中阶段总目标的三个视角的认识:着眼于学生“生成”的语文素养;以整合的形式呈现课程目标;由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构建课程目标框架。纵线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隐线,横线则是必修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程目标的显线。认识高中语文课标,应把握以下几点:突出学生本位,强调形成性。表现在将学习的多样化和学生的个性化相结合;强调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倡导民主、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审美能力;强调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中要“尝试新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这是高中语文总目标的一个“亮点”。

课程目标中关于“阅读与鉴赏”共有12条要求,将“鉴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度重视阅读过程和方法;重视文化传承,提高“文言”要求。课标关于“表达与交流”共9条要求,反映课程新理念: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双重身份的参与,兼顾“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的双重目标,强调在作文活动的客观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同时将口语交际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课程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为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这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确立语文选修课程的地位并明确其内容,目的是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宜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选修课的内容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这给学校施教和学生选修留下了充足的弹性空间。

二、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思考

1.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带来教师面临的挑战

(1)中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信息、技术、科学、外语、艺术等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性的能力素养。教师视野狭隘和知识残缺,禁锢在学科的范围内,不能树立大教学观,很难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2)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作用。

高中语文课改的发展性使中学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以及社区性的开放教学行为者。从根本上说,教师角色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现代课程观和教育观重新审视教师在课改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与学生共同发展。

(3)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

必须改革教师包打天下的观点,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的潜质和潜能得到发挥。教学要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材要为教学服务,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教教材”易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用教材教”,则教师的研究和设计教学的视角会各有差异,会出现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因此,根据教学理念,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从教师自身特点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为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全面发展语文功能。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熟读精思,勤练,博览;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解读“丰富的人文内涵”,让课堂充满诗意,让人文旗帜高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课文课程同步发展。

2.实际教学中高中教师进行课改的困难

(1)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进行课改存在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真正的课程研究;缺乏课改的能力,如系统改革的方法,课程研究的程序,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高中语文教育这块土地已经开发,许许多多的人翻了又翻,很难再有新的课题可以创新了。

(2)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高中升学压力大,学校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和考核比较严格,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等一系列工作,另外一些教师没有把课改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很难有整块时间进行教学教育探索。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的任务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升学”和“就业”。一是为了完成向高校输送人才的任务,随意增删课程内容,提高难度,加大作业量,把中学教育变成大学预备教育、应试教育;二是家庭和学校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来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充满强烈的现实功利性。

从根本上说,上述现象有两个主要根源:一是“升学”和“就业”都是围绕社会发展这一轴心而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真正考虑人的发展这一面;二是混淆了社会对教育的选择功能和教育的育人功能。

其次,高中教师课改的困难与我们的师范教育有关。多年来,师范教育偏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而对于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指导、训练和有效的讲评。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虽然开展一些如课改方面的讨论会,进行听课、评讲等活动,但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改革水平还是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这一点上说,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受教师欢迎的。

学校的发展,最终应当落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而起点则是提高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铺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异的骨干教师队伍也就尤其显得突出和迫切。这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规范工程,还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师的培养,以使高中语文教育衔接工作顺利进行,成功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其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杨建军,宁夏隆德县沙塘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