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2009-10-16 06:26金娜娜陈自力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学习策略

金娜娜 陈自力

摘 要:本文运用改进后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调查卷SILL(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进行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有效性调查。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所收集到的数据及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一些值得提倡、推广的普遍学习策略,同时确认了一些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不适用的学习策略。同时探讨了造成学习策略有效和失效的成因,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二语习得;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32-4

Abstract: With the adaptation of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iciency of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is experiment bring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which are proved to be worthy of promotion andidentifies some better strategies out of those which are not appropriate to Chinese learner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factors of the strategies efficiency, and thus offers a case study for English major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ing strate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1. 引言

1979年至今,中国英语教师逐步意识到教学方法需改进的迫切性,并长期不间断地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尽管如此,英语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较多学者将研究重心从教学方法转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在这个相对比较新的学科研究中,语言学习策略(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因其自身的应用潜力和普遍趋势引起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每个个体的学习策略运用都有所不同。Horwitz(1987: 119-129)认为有些学习策略是受学习者以前学习经历的影响,而另一些则是在他们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所形成的。语言学习策略现有研究表明:第一,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总是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来达到学习目标,且这些策略可通过测试显现出来;第二,若把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传授给较不成功的学习者,对于提高后者的语言学习成效有相当可观的前景(OMalley, Chamot, Stewner-Manzanares, Kupper, Russo, 1985: 19, 557-584)。就英语本科教学而言,有哪些学习策略相对集中、有效以及值得推广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饶振辉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2002:40-63;2004:1-356);文秋芳考察了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2001:105-110)。本文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此考察江西省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范围、种类和使用频率,并通过英语专业考核成绩分析哪些学习策略的运用与提高英语水平的相关性高。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把Oxford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系统(1990: 17)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围。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共含80道题,改编自国际上较权威的语言学习策略测量用表SILL(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它与语言学家Oxford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ibid.)一致,即语言学习策略可划分为六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每一类策略又由一项项单一具体的策略组成。Ellis把这一学习策略分类系统称为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学习策略分类(1994: 539)。SILL量表自推荐使用以来,已在不同国家进行多次信度、效度检验并认定为合格的测量卷,能有效反映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Kaylani, 1996: 82)。本调查问卷通过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江西省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采用哪些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分别是什么?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

(2)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是否呈相关关系?

(3)哪些类型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水平的相关度最显著并值得推荐?

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分析以及图表生成都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完成,并以此定量分析结果来说明学习策略使用上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结果。

本研究中的被试为即将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分属江西省三大普通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以及南昌航空工业大学。被试的选择是通过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在三所大学按学号随机各抽取32人,该样本量基本能够科学地体现学生总体的特性。

本调查问卷所含的80道题分属6个方面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策略和社交策略。为保证该策略使用情况的真实反映,每类策略的题项为13至14个。此外,该问卷的其余部分还涉及被试的相关个人信息,如英语高考成绩、所毕业学校的属性等。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即每道题有5个选项,选项1到选项5分别是:这种方法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这种方法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这种方法有时符合我的情况;这种方法通常符合我的情况;这种方法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选项1到选项5分别记1分到5分。

经过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三所大学共收到9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91份,另有4份因填写不完整或填写不清而视为无效。数据采集时间是在被试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之前。英语专业四级测试是全国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必须参加的英语水平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检验,并作为被试申请学士学位的其中一项要求,被试不允许提前参加该考试,如若没通过有再考的机会。因此,本实验研究的控制变量采用几个月后才能得到的被试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成绩。

3. 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表1是三所大学的91名被试的成绩分布表。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四级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则该四级成绩可以作为有效控制组参与研究。

根据每个个体的四级成绩数值与其在调查问卷中的学习策略分值,可在坐标图中确定一个点,这就形成了学习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由于调查问卷所包括的80道题可归类为6项学习策略,因此这6类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四级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散点图为6个(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在此列出一个)。

(1)由记忆策略和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四级成绩与记忆策略的相关关系有两种情况:四级成绩在60分以下的被试,其记忆策略问卷得分跨度大而无序(分值越高说明该策略运用得越多),这种无序状态表明记忆策略的运用与四级成绩相关性不显著,即记记策略与英语水平提高没有很大关系。然而,四级成绩在60分以上的被试,其记忆策略问卷得分整体上与四级成绩呈正相关态势,说明记忆策略的运用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2)由认知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可知,被试整体上运用了较多认知策略,其分值平均分都集中在3.5分附近。四级成绩在60分以上的被试,该策略的运用与四级成绩呈正相关,说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推理可以有效提高语言水平。

(3)但是,补偿策略与四级成绩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四级成绩在60分以上的被试,该项策略分值还不及60分以下被试的分值高,这说明该策略的运用对于四级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学习过程中的凭空生造或替用是无益的,而要注重词汇的确切意思及固有搭配,不可妄加揣测。

(4)元认知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表现出的结果类似认知策略与四级成绩的散点图,呈正相关态势。

(5)控制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则体现出二者的关系无章可循,说明这类策略的运用对被试的英语水平没有影响。

(6)与控制策略一样,社交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学生的社交、口语练习对四级测试影响不大。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学生的社交策略与英语水平无关,毕竟英语四级考试重点是考察语言读写能力,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际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有助于语言技能提高,值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

从各项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散点图来说,他们直观可视,但却不够精确。由此,表2列出了各类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系数,用数据说明他们的相关关系。从表2中可以读出与相关散点图分析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四级成绩与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系数较其他三项策略系数更接近相关系数1,即完全正相关,但是相关值不大。相关系数虽然数据精确,但可能受到极端数据影响,这是造成相关系数不大的一个直接原因,也是造成记忆策略和四级成绩有负相关态势的原因。相关散点图虽然不如相关系数精确,但也可从中观察整个相关走向,以便滤掉极端数据影响并看清整体的相关趋势。相关散点图和相关系数表可以相互补充,客观地揭示四级成绩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被试性别、中学分类、自评、兴趣、四级成绩等级各项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1)被试的自我评估和对英语的兴趣存在性别差异。四级成绩与性别虽然表现为相关,但其显著性差。另外,91名被试中男生的数量仅为15,因此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性别与四级成绩的相关程度。(2)被试原来所在中学的分类(省重点中学、县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与四级成绩基本不相关,说明大学英语学习已与中学教育拉开距离,并非省重点中学学生的四级成绩就更高。(3)学生对自身的英语水平评估与四级成绩相关性很显著,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技能水平处于什么位置是比较清楚了解的。(4)学生的兴趣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显著性也很高,说明学习还是要以兴趣为先导。

最后,91名被试中有73人按要求填写了其高考成绩,这73名被试的四级成绩和该被试的高考成绩相关显著性高,四级成绩70分以上的被试的高考成绩集中在105分到115分之间。但是也有占总人数1/10的被试,虽在高考中取得110分以上的好成绩,在经过大学两年的专业学习后,四级成绩不及格。另外也有高考英语不及格的被试在专业四级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相对比率小。这说明英语学习过程相当艰苦,即使基础好,若不持之以恒,将会前功尽弃。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与四级成绩相关关系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策略的运用呈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本文对6类学习策略的80道题与四级成绩作了相关分析,发现与四级成绩相关性大的、值得推广的策略,如“我会将新内容与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我在阅读时不会对每个生词都查字典”,此类策略共8道题。这些结论是通过实验反映出的、可信赖的策略。与此相对的与四级成绩比较不相关的策略有,“我将新学单词的读音与一个相近单词联系起来”、“在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时我总是请教老师”,此类策略共有9道题。究其原因,其一是这些策略对于中国学习者不适用;其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学习策略,从而造成相关分析的偏差。学生的四级成绩与其中3类策略的正相关程度高,分别是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说明学生对这些策略掌握得比较好,并有效地运用了这些策略。此外的3类策略分别是补偿策略、控制策略和社交策略,学生对这些策略的运用频数明显不如前3类高。从常识上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应该是呈正相关趋势的,所不同的是相关性的高低不一样。然而,本文所做的实验从数据上表明某些学习策略与四级成绩不相关,但是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到一定的相关态势。这说明学生在备考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时,只侧重部分策略运用,注重记忆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有效策略的运用,这是实验前不曾预料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从本实验出发,鼓励学生重点掌握好那些对语言技能有所提高的策略,并弱化某些对于中国学习者不适用的学习策略,最终使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539.

Horwitz, E. 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 Wenden, A. & J. Rubin(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 London: Prentice-hall,1987: 119-129.

Kaylani,C.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motivation on EFL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Jordan[A]. Oxford, R. L. (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C]. Honolulu: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Center,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6: 82.

OMalley, J, M, A. U. Chamot, G. Stewner-Manzanares, L. Kupper, R. P. Russo. Learning strategies applications with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TESOL Quarterly, 1985: 19, 557-584.

Oxford, R. L. Language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17.

Rao zhenhui.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J]. Asia Englishes, 2002(5): 40-63.

Rao Zhenhui.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a Chinese University-Individual and Cultural Factors[D]. Unpublished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2004: 1-35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学习策略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