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典型范畴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09-10-16 06:26张园园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范畴原型

张园园

摘 要: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英语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认知基础上,根据人们较易记住具有相似性的事物,经过语义深加工的词汇记忆深刻,人们对相关语项提取较容易等心理认知规律的特点,作者试图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指出英语词汇教学应侧重于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并通过扩展使之构成一个语义网络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关键词:原型;范畴;英语词汇教学;基本范畴词汇;语义网络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17-3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 with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on theory, human can remember things with resemblance more quickly and easily; words will not be easily forgotten after intensive comprehension; words associated in some certain setting can be used easily. The author intends to apply this theory to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regularly-used words, with which can make up a semantic net of words through extension, so as to help enlarge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Key words:prototype, category,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basic category of words, semantic net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欧洲的认知语言学是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Croft & Cruse, 2004: 3-5),其研究主要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之道,使人们能够加深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帮助教师将新发现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用于指导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几乎表现为单词列表的朗读重复和语言点的呈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机械学习,学生没有形成深层次的语义加工。学生要想有效地记住所学单词,需要有意义的语义联结。在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类典型范畴理论能带来不少启示。

2. 类典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类典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于“原型”概念(prototype),Ros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他认为范畴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每个范畴往往是围绕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原型辐射而形成的,并且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明确的。类典型范畴理论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family resemblance)范畴观的优点,而且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基本层次范畴和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Rosch & Mervis, 1975: 573-605)。

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如动物、植物、家具、建筑等,而且同一事物又同时属于多层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的等级。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Berlin、Kay、Rosch、Labov、Lakoff等人对颜色、形状、物体等一些基本概念的研究使原型的解释得到延伸:一是范畴内的典型代表;二是范畴的核心概念,即概括性图式的表象(schematic representation)发现原型在范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Lakoff认为原型效果起源于人们的借代模型(metonymic model),即人们用某个子范畴、范畴成员或子模型来理解整个范畴和其他成员。他指出人们的概念系统中储存着有关事物的认知模型的集合(cluster models)。比如 “母亲”的认知模型中有“生育模型”、“基因模型”、“养育模型”、“婚姻模型”(Lakoff, George, 1987: 68),但大脑是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的?认知科学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层面——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3. 类典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3.1 基本范畴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

对范畴等级结构的各种研究表明,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level)。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该理论认为起初所学的单词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世界的各个方面,是人脑最自然的反应(Cruse, 1990: 382-402)。Rosch认为基本词汇容易学习和使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词汇。Brown发现人们在交流中最常用的还是基本范畴名称,而不是复杂的特有或变体名称。Michael West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符合外语词汇教学先后顺序的标准:(1)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2)可得性,即大脑激活的速度;(3)学习的难易程度。这些标准与原型理论中的基本范畴等级词汇与非基本范畴等级词汇的区分标准是一致的。

3.2 词汇原型意义教学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

因此,大学英语应侧重于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加强基本词汇的多义搭配、辨析及语用等方面的讲析训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同时通过上下级范畴词汇的扩展,进一步扩大词汇量(Geeraerts, 1989: 587-612)。

此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在一个词语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是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Rosch, 1975: 104)。例如汉字“网”的原始意义被用在“鱼网”、“蜘蛛网”中,指“互相交织成网状的线”,后来被延伸为“法网”,“关系网”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它又有了新的意义,如“通讯网”、“互联网”和“上网”。

根据此理论,在大学课堂上讲解词汇时,应重点讲解原型意义,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4. 语义网络(semantic net)对词汇记忆的促进作用及应用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知识的不同层次网络,网络中有许许多多代表一定事物的概念,每一概念在网络中的位置称为节点(nodes),各节点连结起来从而构成网络(Collins & Quillian, 1969: 240-247)。语言学家王宗炎也认为英语词汇是一个语义网络,词项之间有各种关系。词汇是丰富的,也是有章可循的。当认知系统激活某节点或词项时,就会加速其周围与之有语义关联的词项的提取。

据鲁川(2000)对“移动”一词的研究,其下又可分为冲刺型、离开型、跨越型、行走型、奔流型等5种类型:(1)一旦“移动”一词被激活,就会刺激传递给“冲”、“闯”、“进发”,这类冲刺型动词又必然激发“目的地”;(2)如果“离、退、撤”这类离开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出发地”;(3)如果“渡、穿、翻越”这类跨越型动词被激活,其中必然激发“经过点”;(4)如果“跑、爬、游、飞”这类行走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方式”、“方向”;(5)如果“流、滴、扩散”这类冲刺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特定的“主体”、“方式”和“方向”。“移动”网络中的5个次范畴还可以继续切分,“移动”网络具有认知上的普遍性和概括性(鲁川,2000:103)。

由此可见,语义网络结构是外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尤其对语言环境贫乏、要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词汇知识和背景知识,在其基础上进行新信息的加工,建立一个具有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的完整的语义场。如碰到“turkey”一词,可进行层层激活,例如:“a big meal”→“Christmas”→“Santa Claus”→“chimney”→“gift”等其他词汇。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认知加工后,留在脑海的记忆痕迹会相对较深,记忆保持也较持久。

5. 结论

范畴等级结构与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词汇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大学生词汇量和提高学生语言产出质量的作用。此外,此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认识和运用类典型范畴化理论将对英语词汇教学带来很大帮助,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客观外界的结构、人类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寻得逻辑推理依据,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与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进而逐步增强英语表达能力。此理论给英语教学工作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词汇提供了新的视野。在类典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Collins, A. & M. Quillian. Retrieval times from semantics memory[J]. Journal of Verbal Mea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69(8): 240-247.

Croft, 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5.

Cruse, D. A. Prototype theory and lexical semantics[A]. Tsohatzidis, S. L.(ed.). Meaning and Prototype Studies in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M]. London: Routledge. 1990: 382-402.

Geeraerts, D. Introduction: prospects and problems of prototype theory[J]. Linguistics, 1989(27): 587-612.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4): 68.

Rosch, 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75: 104.

Rosch, E. & C. B. Mervis. Family resemblances: 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7): 573-605.

鲁川. 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3.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教学范畴原型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马尔扎诺六步词汇过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组块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翻转课堂在大班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语法总结:祈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