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2009-10-16 06:26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胡 敏 周 颖

摘 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外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氛围,探索一条英语教学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44-3

Abstract: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of necessit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development.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and integrate with humanity in the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als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lassroom,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 content, methods and instrument, so as to generate friendly atmosphere, and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nurture all-round English talent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1. 引言

大学教育应当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为社会进步奠定成熟的人生基石。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是人类文化传承、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不可或缺的一个阵地。那么,大学英语与人文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这些都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课题。因此,很有必要把人文教育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来研究。

2. 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一般通过言谈、举止、气质、仪态、风度等方面外显。人文素质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可以逐步培养和不断完善的。它对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关于人类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辞源解释说,一切知识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则是指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它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信念、人格境界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人文精神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完善的人格,造就健康的身心。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科学知识和科技精神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爱护人、尊重人,即具有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价值观,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利益、人的情感需求、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提出,人文教育的实施以价值加工为基础。人文教育即价值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文化融汇于语言之中(王东风,2002:204)。威廉·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是思想的化身。任何语言都包含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语言是传达信仰、价值观等的基本文化手段,因而英语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性体悟学习。外语教育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富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价值观。大学英语的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民俗宗教、艺术欣赏、自然科学等一切知识,其文中潜在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自由、民主、平等、才能、正义、责任等仍是时代所需要的。英语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具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

3. 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专业分得太细、太早;学生人文基础差、文化视野狭窄;思想苍白,精神贫瘠,批判性思维能力弱,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缺乏人文素养。当前,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类现象波及校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消解着人们对社会良知、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追求,造成重成才、轻成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弱,缺乏合作精神,竞争力不强,导致人才发展失去全面和平衡;重学历、轻学问,急功近利,缺乏执着的毅力品质,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道德诚信危机。尽管社会呼唤素质教育,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什么教什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缺乏创造性。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问题,例如仅开设一些人文选修课,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或将人文素质教育看作是某些学科教师的职责;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狭隘化或只流于表面形式,没有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

4. 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4.1 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格的人才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因此,英语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又要体现其超越于工具的人文性,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或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寓于情景和活动中,使教育具体化、情景化,并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语言学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持久的,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通过对比分析,从深层次上认识文化思想差异,这样对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守仁,2001:106)。

4.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意识。

单纯的语言教学是枯燥乏味的,长此下去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化引导和传授,难以拥有英语语感及产生跨文化意识。仅把语言视为工具的教学势必会遮蔽语言教育的真正含义,即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这样的语言学习是缺乏灵魂的教学。学生只有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的背景中才能逐步扩大语言表达范围,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因而,加强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将语言教学融于文化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拓宽接触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

5.1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在具有人文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前提下,才能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人文教育的开展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行为,也不仅仅只是文史哲艺术学科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人文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有之义,而不是某个阶段性的活动。因而人文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极强的教学驾驭能力。为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展示自我良好的人格特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对学生无疑会起到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有真挚的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柔的抚慰、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到被关注,使其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5.2 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人文教育资源。

人文教育必须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因而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适时适量地介绍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成语典故的来历等。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加以调整,进行外延性拓展,补充一些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习的材料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通过对比、讨论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教会他们感受他族文化,有选择地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学会从另一种文化角度认识自己,构建多元文化体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思考、品味。这样既能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增长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生从阅读各种读物中广泛吸取精神营养,使其人文素养、文化品位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都得到提升。

5.3 优化课堂教学,倡导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人文性。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语言知识点,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及思维能力。重视情感化教学,即在教学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要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创设情感佳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营造和谐课堂环境。这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角度去感知、体会他们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学习。其次,人文性也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有选择权、学习权、隐私权等,极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协作的过程。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模式要由灌输式向体验式开放式转变,即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王东风. 文化差异与读者反应[A]. 文化与翻译[C]. 郭建中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04.

王守仁. 论文化思想差异与英语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106.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