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顺溜》对思想工作的启示

2009-10-22 08:13段亚芳
商情 2009年21期
关键词:思想工作群众

白 玉 段亚芳

【摘 要】《我的兄弟叫顺溜》,是一部反映英雄主义题材结局悲壮的片子,更是一部表现我军思想工作优良传统的好教材。对于生活在远离战争和平环境里,享受着改革开放极大丰富成果的现代带兵人来说,剧中对我军思想工作优良传统的浓墨重笔,着实值得好好反思。“带着山沟沟里坏毛病来到部队”的新兵顺溜,“神枪手”的美誉掩盖不住身上的诸多问题,是什么力量使顺溜变成意志坚强、完成任务坚决、识大体顾大局、战绩显赫的英雄呢?悲壮未尽,思虑更沉。新世纪新形势下,思想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要求,《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片子对于我们做好工作不无启示。

【关键词】顺溜 思想工作 群众

一、要做好思想工作,带兵人必须努力成为部属佩服的人

当顺溜隐蔽埋伏三天两夜偷袭石原,眼睁睁看着自己唯一的亲人姐姐被日军蹂躏、姐夫被杀害,几度想违抗命令跃起冲出去时,谁的忠告帮助顺溜瞪大双眼却又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一枪毙敌圆满完成任务;当狙击枪口瞄准自己千方百计狂奔若百里才找到机会,射杀已经缴械投降准备回国,佩带玉柄战刀糟蹋姐姐的坂田时,又是谁的声音让他在痛苦中做出了相对正确的抉择,宁可自己被当时的友军乱枪打死,也没有射出那颗能够影响战果、动摇战局、授人以柄的子弹。最为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声音来自顺溜最为佩服的两个人:陈大雷和翰林。为什么顺溜佩服并听从他们的意见呢?理由有二:一是他们二人能够正确看待他,真心实意对待他,了解并欣赏顺溜的优点,切实帮助他克服不足,帮助他成长进步。陈大雷验证了顺溜的神奇枪法后,给顺溜改名叫“陈二雷”,以兄弟相称,表明了我军领导干部与部属部分五湖四海都是兄弟;得知顺溜入伍时间短而补给没有跟上,被子轻如毛不够标准时,让出了自己的被子,戏言“我不盖被子,身体好,火力旺”;翰林留守驻地梦到了作战中的顺溜浑身都是“窟窿”时,违抗命令歇斯底里地跑到战场打探顺溜的情况,等等。二是他们二人身上有革命需要、顺溜向往的东西,或说他们是顺溜心中的榜样。陈大雷浑身是胆,冷静睿智,英勇无敌,只身一人横劈两个负隅顽抗的鬼子;翰林有文化“什么都知道”,知识渊博满腹经纶,不仅能写一手好字,而且能写“那么大的字”。

对于思想工作而言,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知识信息如何丰富,民主如何发展,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伦理观等影响,有两个论断势必在比较久远的时间里影响思想工作的效果:一个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反观现在的有些带兵人,邯郸学步般数典忘祖,把部属当作个人政治、经济腐败的工具,对部属丧失了最根本的情感,手握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规章制度等,却只会“拿着手电筒照人”,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更别提做部属的榜样了,学习他山之石时不求甚解,不能够与我国基本情况相结合,这样的做法直接影响了我军思想工作的效果。当前,部队的福利待遇有了质的改善,很多人都想在部队多干几年,这种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给管理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无论物质、手段如何丰富,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永远都不能变,必须遵照官兵的思想变化规律,科学地开展思想工作。带兵人要做好思想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部属佩服的人,成为他们情感的依托者,行为的引路人,如此才能够逐渐达成对部属思想的启迪,否则,情不通理不达,思想工作就失去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二、善于发挥工作对象优势和调动积极因素开展思想工作

陈大雷等带兵人做顺溜思想工作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发挥了顺溜枪法特别神准的优势,用其所长、树其所长,不断帮助顺溜校准自己在部队的位置,克服从山沟沟里带出来的散漫、组织纪律性差、“小我”较重等不良习气和作风,最后把顺溜培养塑造成了名誉新四军的英雄“神枪手”。

思想工作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基本原则,作为带兵人必须克服自身的、人性的弱点,善于辩证地看待每一个部属,了解部属的优缺点,绝不能以偏概全主观地做出判断,必须从发挥部属优势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对待顺溜这样优缺点都非常突出的部属更是如此。带兵人对部属的判断,直接影响着对待部属的态度和工作的指导思想,甚至决定着工作的方式方法等。之所以我们部分带兵人做不好部属的思想工作,先入为主的判断和“出窑的砖——定了型”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思想工作的效果。因此,带兵人一定要树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的工作理念,培育个人理智、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对部属做到全面了解,并善于提供平台发挥部属的优势,以便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等,进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思想工作。

三、善于发现、借助工作对象的需求和动机开展思想工作

顺溜看望姐姐返回途中,把“暗恋姐姐”的民兵排长虎生打断了两根肋骨,打掉三颗牙,性质和程度都比较严重。为此,顺溜被撤消了排长职务,关在禁闭室里反省。陈大雷告诉三营长,不写检讨书就不放顺溜出来。倔强的顺溜就是不写,认为自己没有错,虎生就该打。“倔驴”般顺溜的思想工作不好做,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够说顺溜的思想工作不能做。受领做顺溜思想工作的翰林,在万般无奈情况下灵机一动,抓住了顺溜学习写字、学文化方面的需求和动机,轻松地做通了顺溜的工作。

对于思想工作而言,提高针对性是硬性要求,缺失了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注定是灰色的、无力的、无效的。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就必须全面掌握工作对象的情况,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的,过去与现在的,尤其要清楚工作对象的需求和动机。我们有些带兵人,面对新生代的部属,视思想的隐蔽性、复杂性于不顾,不去认真研究琢磨思想工作对象,有的只满足于对部属静态、过去情况的“一口清”层面,有的甚至连部属基本情况都不清楚,更别说部属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了。试想,如果带兵人不知道部属想走什么样的路,生活、工作的目标有哪些,又如何去引导、带领部属搞好建设,献身使命呢?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追求,或是表现出的,或是隐藏于心底。作为带兵人,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掌握部属的真实需求和动机,唯此才能够提升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善于发动群众做好思想工作

分区司令员、营长、排长等领导干部做不通顺溜思想工作时,陈大雷想到让文书翰林去做顺溜的工作,收到了“奇兵”的效果。这简单、平白的一幕,却道出了思想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众所周知,思想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既然是群众工作,就必须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好工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英雄人物仅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号召者、引领者。在领导与部属之间,带兵人应该是思想工作的组织者、召集者,广大官兵才是思想工作的主体力量,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善于发动群众一起去做。然而,我们现在部分带兵人,不善建、不信任、不善用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不分巨细事必躬亲,搞得个人总是感慨“无分身之术”,“纵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其实,这是对思想工作缺乏科学理解的表现,是错误的做法。发动群众开展思想工作,首先,要有“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方式。其次,要做到知人善任。陈大雷为什么让翰林去做顺溜的工作,按陈大雷的话说,翰林“嘴能犁地”,能“让通条落泪”,清楚翰林与顺溜二人关系好,顺溜佩服翰林的博学多识。作为带兵人,要清楚部属的优长点和人员之间的大体关系,按照选拔标准,确实把那些具有热爱部队、思想过硬、头脑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特点的部署纳入到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中来,敢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再次,要加强对群众做思想工作活动的监督、管控。发动群众做思想工作,不是放任自流,任由骨干去做,不进行必要的监督管控。对骨干的工作过程,要适时加以管控,不仅给指导思想,提要求,定目标,还要让骨干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帮助完善工作方案等;最后,要加强对骨干队伍的管理教育。当陈大雷发现翰林恃才自傲、经常活动一些不必要的心眼时,严肃地要求他“好好地反省自己”。“打铁先要自身硬”,骨干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表现等,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否则,必然失去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

五、善于抓住任务中的有利时机开展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是讲究开展工作时机的。所谓“讲究”,是要求工作者善于发现、抓住各种有利于思想工作展开、能够收到效果的时机,尤其注意把握思想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点所提供的时机。作为新成立的六分区,半数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在小黄庄战斗打响之前,陈大雷了解到顺溜就4发子弹心存不满和疑虑时,结合自己首战时仅2发子弹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并告诉顺溜“鬼子子弹多,不拿白不拿”、“仗越打越阔气”;为了帮助部属消除对“能把水牛劈两半的日本战刀”的恐惧,引导他们树立敢打敢拼、英勇顽强、不畏顽敌的战斗精神,陈大雷利用小黄庄战斗尾声之际,一个人手持一把大砍刀,迎战两个穷凶极恶负隅顽抗的鬼子,并不时地对战士们实施引导,最后一人一刀横劈毙敌。翰林教顺溜学习写字时,不失时机地对顺溜进行随机教育,如“排长”之“排”字之所以有“三个横”,是因为“每个排有三个班”,三个排组成一个连;帮助顺溜写书面检查时,不仅教他如何写字,更是从部队建设出发,紧密联系部队实际逐字逐句地讲解,每个字的讲解都是深入的教育。在这部片子中,诸如此类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的教育比比皆是,不一而列。

当前部队的思想工作中,我们部分带兵人好像忘记了开展工作讲究时机场合的要求,执勤就是执勤,训练就是训练,劳动就是劳动,思想工作就是思想工作,几近割裂了思想工作体现、存在的基础,致使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或许有人质疑,在战争年代,部队没有整块、专门的时间开展思想工作,他们必须见缝插针、灵活机动地展开工作,否则就完不成任务。这样的质问,看起来有些道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偏颇之处,一是把思想工作与其他分离开来,思想工作就是单纯的思想工作,缺乏部队建设整体性观念。二是把开展工作的时机,设定的专门时机与战争年代的见缝插针等对立起来,不能够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部队整体建设中,思想工作起着服务保证作用,官兵思想的先进、成熟与否,不会刻在额头上,也不会写在胸脯上,思想工作效果只能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得到检验。这就决定了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树立结合各项任务一道去做的观念,带兵人要善于发现并借助各种有利的时机,适时地开展思想工作,以便收到最佳效果。

六、善于借助军事训练等多种形式做好思想工作

面对“刺多不好拔”的顺溜,陈大雷与三营长在“补弱固强”思想指导下,商定了一个“淬火炼好钢”的绝妙办法,就是通过高强度、高难度的军事训练磨平顺溜身上的“刺”,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还提高了顺溜的战斗意志和作战素养,一举两得。

胡主席早在2006年就明确指出了挖掘军事训练中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2007年初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中首次把“行为规范养成”规定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这些“外打内”的要求,都体现了对思想教育形式方法的再认识和升华。然而实际工作中,尤其在认识和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和偏差,一是战斗力标准树得不牢固,长期和平环境与对未来形势的预判,致使部分带兵人缺乏忘战必危的意识,对“行为规范养成”认识不到位,不想展开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规范等。二是消极保平安的思想严重,“官本位、保乌纱”心理致使不敢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管理规范等。三是缺乏创新精神,按部就班、“推一推、动一动”、“等、靠、要”等心理严重,不愿意付出太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研究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程序方法手段等。以上的诸多影响制约贯彻落实新要求的思想不破除,思想工作就难以上台阶,服务保证功能难以最大化,思想工作只能继续在低水平徘徊。

《我的兄弟叫顺溜》整部片子,从始至终体现着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除了上述几个大的方面外,还有一些如针对不同性格战士采用不同的方法,严格的组织制度、纪律与耐心的说服教育相结合,面对英雄也应就事论事、赏罚分明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正因为陈大雷等带兵人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诸多好的做法,才有了顺溜的思想发展变化轨迹:散漫、“不属于部队”(陈大雷的评价)——要求进步的好兵——名扬新四军的战斗英雄——为了部队、为了大局,最终把个人的生命献给了党和部队,以肉体的牺牲埋葬内心的“小我”,成就了“大我”。

猜你喜欢
思想工作群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职工思想工作的改革途径
团青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分析
运用观察法获取对象思想信息技巧探微
基金公司成立过程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发挥网络优势 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