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人本化

2009-10-22 08:13杨冬梅
商情 2009年21期
关键词:人本化人际关系教学管理

杨冬梅

【摘 要】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正确处理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教学管理人本化的多重特征、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 人本化 人际关系

一、教学管理人本化的多重特征

1.多重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是“教学管理”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三者都是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教学管理人本化,就是正确处理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三重主体在人格与社会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只是因为“教学”而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尊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调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教学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而且在教学管理还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教师熟悉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把管理者的信息及时带给学生。同时,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所以,只有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让教师的影响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有利于协调教学过程的人际关系,即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协调三者关系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多重个性化

在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每个教师在心里需求、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上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是教师多重个性化的表现。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个性化需求,只有采取有利于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这是因为,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是教师积极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教学创新上作出贡献,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应以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创造条件让教师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时刻关心教师,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使教师的才能在教学中得到展现。

3.多重价值性

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师多重价值目标,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必须指出,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教学管理工作者与教师在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他们之间只是教学分工的不同。因此,教学管理者在教师面前不能以领导者自居,更不能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以免引起教师心理上的不满情绪,从而发生矛盾。其实,无论在教学中发生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去协商解决,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教学管理人本化的价值取向

1.教学环境“和”为贵

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营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教学管理者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和谐,是中国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中国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倡导“和为贵”的思想,曾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座右铭,并作为优良传统被传承下来。这里的“和”,是指“和谐”之意,这里所说的“贵”,是指和谐是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是人们的行为标准。高等院校应以“和谐”思想培育人,教育学生。

教学管理是对全程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学过程又是由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教学的核心。教学管理人本化的价值取向,不仅在于构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还要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尊重教育“师”为先

高等院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育园地,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尊重教育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因此,高校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就要把教师放在首位。只有尊重教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在教学创新中的活力,及时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才能使教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尊重教育”的重要体现。这里所指的“师为先”有两重含义:一是在教学工作中应把教师放在首位,这是不可替代的。二是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即古人所说的“先生”。

在人本化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导师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尊重教师,千方百计让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3.输送人才“生”为本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培养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发展人才,营造优越环境锻炼人才,及时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这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基本宗旨。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包括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互助合作、公平正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人本化的教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目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使得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更加融合;就是要使得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各自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要使得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全面的发挥;就是要使得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教学管理人本化的宗旨就是让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从不同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和谐的管理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发云.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思考.高教探索,2007.

[2]陈强.关于教学管理科学性、规范化的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徐宁.公平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初探.发展,2005,(6).

[4]王升,刘晓鹏.参与、主体的参与和主体性参与的涵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李阳宇.教育管理应以人为本.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6]张惠兰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谈高校教学管理.教育与职业,2006,(8).

猜你喜欢
人本化人际关系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