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一点尝试

2009-10-22 08:13
商情 2009年21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尝试构建

李 玮

【摘 要】为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笔者及其同事从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构建 课堂氛围 尝试

课堂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如何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收获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2006年,笔者及同事对所在的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2006级护理专业6个教学班共29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高达96%的学生认为生动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其学习兴趣并自觉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最主要因素。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及其同事就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如下三条措施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较好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看法,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于普通院校。这是拿普通院校的考核标准去评价,但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拿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智能的差异,显然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衡量,才是正确的做法。

实践证明,当我们放弃“分数”这个标准,站在新的视角去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同样也是非常优秀的,如: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维、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获得他人积极肯定的欲望。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并在教学过程加以适当的引导,则同学们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自然就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保障,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

1.不断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教师个人修养最重要的内容,正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转化为道德的力量。有了这样的道德的力量,师生间才能建立高度的互信,这种相互信任是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2.不断加强言语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有精湛的技艺,当然作为一名老师,其要掌握的的基本技艺有很多,但其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言语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间进行交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样语言也是传递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孔子、孟子、梁启超、陶行知,古往今来,这些大教育家无一不是驾驭语言的大师,无一不具有高超的言语表达能力。无论是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还是多年从事教学管理而获得的反馈信息都证明一点:具有较强言语表达能力的教师,其教学课堂氛围好、最受学生欢迎同时又最有可能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言语表达效果最好呢?简练、生动、幽默及生活化的语言,尤其是后者最能显现语言强大的力量。根据笔者及同事所作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知道,85.2%的学生认为教师幽默生活化的言语表达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熟练运用新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集声、光、电于一身,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色、身多种官能,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积极的投入,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创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前者又叫课程决策,后者又叫教学决策”。教学设计是任何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做了一些尝试。

1.课程决策

在课程决策方面,以职教高【2006】16号文件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将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双证书制度紧密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表现为学生的“双证”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学生参加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且通过率高于95%。

2.教学决策

在教学决策方面,同行者及同事在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这并非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

通常的课堂教学环节大多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回顾与小结”三段式课堂教学环节,这种设计通常以90分钟为单位,以陈述的方式再现教学内容。而笔者及同事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放置于整门课程这个大背景下进行,使得一学期一门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强化了反馈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主要的是用形象的方式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融教、学、做于一体。实践证明,笔者及其同事的这种促教学决策方式对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2]韩愈•师说.

[3]孟子•公孙丑上.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2007-12-14.

[5]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尝试构建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尝试
尝试